弓弩和箭矢是曾雲風是自己打造的,山文甲是領回來的,曾雲風改造了下,因為要去草原征伐,所以就沒有去漆什麼花裡胡哨的顏色,簡簡單單的銀白色。
但是考慮到後面可能會下雨,到時候可能會生鏽,所以還是加了一點防鏽成分,再加上連線山文甲各片的皮革的黑色,頭盔也很簡單,就是一個鐵皮黑色頭盔自帶紅纓。
這種盔甲有一點好處,就是看起來很舒服,但是也有一點壞處,就是穿起來很麻煩。
山文甲一套盔甲分好幾個的部分,所以自己穿,那簡直是不可能,在家裡,那肯定是有人幫自己穿在外面,只能士兵幫自己穿了。
當然,曾雲風也可以自己運用能力來穿,但是這樣就有點驚世駭俗了。
曾雲風的弓是特製的,運用了精靈和矮人打造的弓弩工藝,平常人可拉不開,這張弓說有五石,其實有八石都快趕得上攻城器械了。
現在明朝能拉開兩石弓的都算是猛將了,大多數將領都是開一石弓或者七鬥弓,開兩石弓的屈指可數。
五石弓即使有人真的有神力,能拉得開,但是也射不了一兩次,除此之外,曾雲風還為自己的馬配了了一個馬鎧。
自己的這匹馬可是一個良種寶馬,曾雲風從小將他餵養到大,可是花了自己不少心思。
這匹馬體力強勁爆發力充足,是一匹真正的重騎馬匹。
此外,曾雲風還特地打造了一把馬刀,用作砍殺使用,畢竟大規模騎兵突擊和追擊,還是馬刀最好用,以這匹寶馬的速度,一但衝鋒起來馬刀順勢人頭都能直接割掉。
另一面,永樂皇帝朱棣看到了于謙寫的哪一篇篇平戎策,這份平戎策可是和曾雲風的想法不謀而合,于謙在這份平戎策也提到了貿易戰爭以及牧民控制,但是朱棣看過了徵蒙四策,這個平戎策顯得就有些差點意思了。
不過,于謙提到的是邊境貿易互市,永樂皇帝朱棣又一次感到了興奮,他原本以為這樣的人才,也就是朝中僅僅幾人而已,自己能遇到姚廣孝以及曾雲風以及三楊都已經是不得了。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這位於謙比這幾人還要年輕,這個人可以為這位皇太孫做日後的人才儲備,現在的于謙還是太過於稚嫩。
永樂皇帝深知用人之道,貴在恩威並重,對於這個人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人朱棣打定主意留給朱瞻基,要好好囑咐自己的孫子。
要知道昨天晚上于謙醉酒御前,狂言無狀,那可是大不敬的罪,往重了說,殺頭都沒問題。
于謙,在今天早上醒酒之後,說沒有後怕,那是假的。
永樂皇帝在於謙意味深長的看著自己的皇太孫朱瞻基搖了搖手裡面的平戎策奏摺說道:“老天爺對咱們朱家真是不薄啊,這樣的人才都給了我們,小子,你有福了。”。
朱棣將平戎策鄭重地交到朱瞻基的手裡。
于謙這個人在大明朝的歷史上可以說是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果說每一個做臣子的希望做到什麼程度,其中有一個範例就是于謙。
什麼叫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于謙就可以說他就是做到了這樣的人。
土木堡之變,大明精銳,一朝盡喪,皇帝都被人捉去羞辱,整個京師危如累卵。
這個時候站出來的就是于謙,他重新奪回主動權,將這些異族人趕回關外。這是無數做臣子的都希望做到的,于謙一生不用數其他的東西,單單這一項,就可以讓他名留千古。
永樂皇帝朱棣對著朱瞻基說道:“天下大才都是烈馬,諸如陳言卿,姚廣孝,甚至解縉,朝中的三楊,他們都不是好駕馭的,這些人整治他們也好,教他也罷。但是有一點,都不可殺。”。
“這樣的人在,是你的一副退燒藥,是你的保命符,老天爺對咱們朱家真不錯,把這麼多的俊傑留給我們,這些都是國之瑰寶,這些人都是能言,敢言,務實求真。”朱棣感嘆道。
朱棣意味深長地對著自己的孫子說道:“于謙在這本平戎策裡說,不要以邊關計程車兵生命為長城,要以天下的人心向背為長城,這裡面有王道,霸道,你要好好領悟。”指了指這本平戎策說道。
求推薦收藏打賞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