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掉主軸,然後把螺旋槳的槳葉,裝在泵噴推進器外面的桶上。
讓筒的內壁,就像是波輪洗衣機內膽一樣旋轉,帶著螺旋槳旋轉推水航行。
這個設計看似簡單,但是放大之後就不容易實現了,其最大的難點就是它傳動方式的設計,以及推動功率的提升。
如果採用機械傳動,那噪音方面得不償失,只能採用類似無鏈電動車模式的電傳動,把它反過來應用。
把桶做成內外兩層,外層固定支撐,內層旋轉,帶動裝在內筒上的槳葉,看上去形式就是和波輪洗衣機是一樣的。
但是這種電傳動模式的功率提升非常困難。
主要是無軸泵噴推進不同於有軸推進,不能在艦體內的大軸上無限串聯電動機。
只能在裝螺旋槳的那個桶上,在非常有限的空間裡面,集中足夠大功率的驅動力。
所以到目前為止,完全無軸泵噴的推進方式,只用在了一些小型潛水器,主力核潛艇只把它們用在了輔助推進器上。
目前只有某些組織在在中壓直流綜合全電系統的基礎上,解決了無軸泵噴的電傳動功率提升困難的痛點。
所以當應用了“新一代潛艇用自然迴圈一體化核反應堆”、“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無軸泵噴推進技術”的潛艇下水之後,潛艇方面也就能實現和055一樣的跨越式反超了。
許星辰把這些東西好好收起來,等著下次改造給404她們全用上,然後馬上回到戰利品解析介面。
連續解析了這幾次,許星辰越來越感覺,四級戰利品解析,真的是都是好東西。
當然,好東西都是相對的,如果這些結果,都是五級戰利品出的,那麼就會顯得有些不夠有衝擊力。
而作為四級解析的產品出現,那許星辰就絕對非常值得。
所以現在的心情很不錯,非常慶幸自己沒有去死磕五級解析。
許星辰帶著非常愉快的心情,繼續按下那個解析按鈕,期待著會有什麼新裝備出現。
結果接下來的幾次,一連出了好幾個陸基導彈,有大的:DF41、DF5C,也有小的:DF21D、DF26B、DF16、DF17。
DF41是車載的,固體燃料戰略導彈,優勢是機動靈活,發射準備時間短,但是射程相對DF5而言較短,載荷也較少。
DF5C則是發射井發射的,液體燃料的重型戰略導彈,優勢就是載荷更大,突防能力更強,但是無法移動,發射準備時間更長。
這兩者可以說是互補的,所以會持續同時存在,持續不斷改進,都是最高階的威懾力量之一。
後面三種被稱為“小的”,其實也是相對前面兩個大佬而言,相對比較小。
實際上她們作為中程彈道導彈,本身的尺寸和重量,都是遠遠大於常規艦載導彈的,重量基本都是十噸起步。
DF21本來就是巨浪1的上岸改進型號,D型又是再次專門改進的對艦打擊型號。
21是最大8倍音速,最大射程是3000公里,26B則是最大18倍音速,最大射程是5000公里。
說個不冷不熱的知識,伊犁河谷與波羅的海,這看似異常遙遠的兩個地方,其實距離只有4000公里,跟伊犁到胡建一樣遠。
26系列正好可以覆蓋露西亞全境,稍微伸伸手能戳到普魯士,或者是覆蓋整個南洋地區。
16和17算是姐妹,17就是在DF16的基礎上,增加了高超音速助推滑翔戰鬥部。
兩者的速度都是十倍音速,但是最大射程相差很大,16是1500公里,17則直接提升到了2500公里,這就是新戰鬥部的功勞。
這些當然都是好東西,拿過來部署下去,就能直接提升整個群島的防禦和打擊能力。
但是這些都是陸基裝備,由於艦娘星更大了,這些針對地球尺寸設計的戰略武器,已經不足以直接威脅自己戰略上的敵人了。
所以它們對自己而言,都真的變成了防禦性武器,所以實際用途不是特別的大。
特別是她們連續出現,現在這幾個已經能夠構成遠近不同的打擊組合了,如果後面還都是這種導彈武器,那就沒必要繼續抽了。
按照自己最初的決定,如果持續產出不合適,那就是要停的,戰利品要儘可能留著,去做二級解析攢核心。
所以抽到DF17之後,許星辰稍微猶豫考慮了一會兒,帶著有些忐忑的心情,按下了第十五次解析,,
“正在解析戰利品……”
“解析成功:獲得001型航空母艦遼寧號艦娘專屬核心。”
“這——這還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