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引知道列烈此舉種種在於激化自己和當地百姓的矛盾,但已耽誤太多時間,他也顧不上了再和這些刁民周旋,反正列烈捨得,自己也就無所謂!
他在軍中下了一道令:凡無故阻擋大軍者,格殺勿論!
當日就殺了數十攔路的。
此後狀況稍微好了一些,阻攔的人是來得少了,其他的事又出現了:上午幾個士兵喝了河水,突然中毒身亡;下午大家在官道上好好走著,突然踩到了紮在路上的鐵定,人仰馬翻……
這樣月餘下來,將士們計程車氣已被消磨掉一大半,再這樣下去,李引感覺自己的人快要不戰而降了。
此時,李引已經行進至吳夏腹地,再往東走,過當水縣和合車縣就到了吳夏都城荊堂。
卻依然未見列烈派兵迎戰……
這日,派出去的探子終於回來報,說列烈親自率大軍在前方當水和合車交界處伏擊,選擇的地點正是兩縣交界的高峽水路處——這是前往荊堂唯一的路。
李引心道果然沒料錯,列烈是想先消磨大昌軍的意志,然後在大昌軍戰力薄弱的水路伏擊,想一舉將大昌軍盡數殲滅!
列烈到底是莽夫,計謀雖好,但做得過於明顯,能成什麼大事!李引不屑地想。
吳夏境內多山水,地勢複雜,比如李引來的路上,以北全是山地密林,只有一條官道通聯各縣以至都城荊堂,所以即便深受百姓騷擾,也沒有更好的路走。
現在他們處的位置以北是人跡罕至得原始密林,以南是被列烈設伏的龍潭虎穴,看似更加艱難——卻也不是沒有絕處逢生的選擇……
第二日,天矇矇亮,大昌軍就出發繼續前往當水縣,然而等天亮仔細觀察的人會發現,此時的戰馬雖然未少,士兵卻比先前少了一大半,他們彷彿不急於行進,走兩個時辰就會停歇,生活煮茶做飯……
此時的李引當然不在他們中間,而是率大部一路向北去,穿梭在原始密林中……
他其實在舊時來吳夏時就發現,這篇密林雖人跡罕至,蛇蟲橫生,但若能鼓足勇氣穿過去,卻是離荊堂最近的路!
列烈在水路興致勃勃地等著自己,等那老兒反應過來,他李引卻已坐在荊堂王宮等著他!想到此,李引不自覺加快腳步。
為了提高行進速度,李引安排一路先鋒隊在前面探路,用刀砍出一條路來。
一路順利,就連蛇蟲在冬天也格外稀少,卻見到了幾個獵戶打扮的人。
李引起初疑心:這密林野物雖多,但方圓百里不見人家,怎麼會打獵打到這裡來?
獵戶顯然被突然出現的龐大隊伍嚇到了,中有個圓臉圓眼,一說話就露出一隊虎牙的少年怯怯問道:“你們……是什麼人?怎麼會在這裡?”
李引身邊的副將抽出刀,恐嚇道:“小娃娃,問什麼你說就是了,不該問的別問。”
娃娃臉和其他幾個人紛紛瑟縮著點頭。
李引問:“小孩,你們是哪裡人,怎麼打獵打到這裡來?”
娃娃臉怯生生道:“我們是當水縣人,原先是不來這裡的,但這兩年莊稼收成不好,好多人改行打獵,搶了我們的營生,我們沒辦法,所以進來冒險謀生活……”
李引眼見幾人身上揹著幾隻狍子,手掌粗糙,料想他說的不會有錯,慢慢放下心來,而此時他們也至密林深處,有個熟悉地勢路況的引路人總比羅盤好用。
於是,那圓臉少年搖身一變成了他們的嚮導。
走了約莫一個時辰,李引見眾將士嘴唇乾裂,步伐逐漸緩慢,便決定歇一歇,吃點乾糧再走。
圓臉少年拿著李引賞的一塊圓玉在手裡愛不釋手地把玩,見眾人要休息,立即知恩圖報道:“離這裡四五里有一塊地,要比這裡開闊些,還有泉水,可甜了,還有溫泉,我們平時累了都在那裡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