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宋襄公的判斷並沒有錯誤。天籟『『.『⒉
很多宗門麾下士卒,因為看到了宋國那強大的兵威,再加上宋襄公的仁義,投誠者居然不在少數。
宋**隊越戰越強,很快就將各大宗門橫掃一空。
只不過,宋襄公為了一戰殲滅那些冥頑不靈的餘孽,故意放開一個缺口,讓他們朝著泓水方向匯聚而去。
泓水滔滔,宋軍在宋襄公的率領下嚴陣以待。
至於那些宗門餘孽,卻是統帥著大大小小的軍隊,打著不同旗號,看起來非常像是烏合之眾。
饒是如此,當宗門餘孽越聚越多以後,宋襄公麾下諸將仍舊感覺心驚膽戰。
因為,宗門餘孽裹挾了大量百姓,人數居然還在宋軍之上。
當密密麻麻的宗門餘孽,全都匯聚在泓水南岸以後,居然不退反進,仗著人數優勢在大白天強行渡河。
上將木易當即對宋襄公諫道:“宗門聯軍軍隊已經開始渡河,君上若趁著對方尚未全軍渡河,率領大軍襲殺過去,必定能夠大破賊軍!”
他搖頭說道:“宋以仁義立國,這些宗門軍隊尚且沒有完全渡河,若此時動攻擊,豈非有違仁義之道?”
木易聞言大驚,沒想到宋襄公居然會說出這番話來。
他又如何知道,宋襄公不是不懂兵法,不過那個時代諸侯之間的戰爭,都算得上是堂堂正正。
半渡而擊這種兵法概念,尚且處於萌芽狀態。
交戰雙方往往都是等待對方排好陣勢,這才率領大軍進行強攻,光明正大進行決戰。
宋襄公之所以有今日成就,也多賴仁義之名,自然不會違背這種原則。
當然,最為重要的原因還是,宋襄公始終勝券在握,自信縱然宗門聯軍全部渡河,宋軍也能大獲全勝。
時間緩緩流逝,宗門聯軍終於渡過泓水。
木易趁此機會再度勸諫:“如今宗門聯軍剛剛渡河,尚且沒有排好陣勢,只要君上此時下令攻擊,必定能夠大破宗門聯軍。”
宋襄公騎在高頭大馬上,看著那些被驅趕在前面之人,大多都是被裹挾的百姓,臉色不由變得非常難看。
宋襄公揚起了手中長鞭,指著那些百姓說道:“賊軍以百姓充當肉盾,若我此時下令進攻,這些百姓豈非都要殞命?”
“吾為宋國國君,這些百姓也都是我的臣民,吾絕不會做下此等事情!”
然而,宋襄公話音剛落,宗門聯軍已經驅趕著百姓,朝著宋軍方陣殺了過來。
宋襄公看到那些被驅趕在最前面的百姓,居然沒有下令放箭,那些百姓很快就衝到了宋軍方陣前面。
只不過宋**隊都是精銳,哪怕只防御不進攻,普通百姓也不可能衝亂宋軍陣腳。
讓宋襄公沒想到的是,那些被裹挾的百姓中,居然有很多都是隱藏武功的高手。
被這些高手近身,哪怕宋**隊非常精銳,也在頃刻間被撕開了很多道口子。
更讓人驚訝的還在後面,數百道身影騰空而起,散出強大的威壓,朝著宋襄公殺來。
“不可能,絕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