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玄幻魔法>影片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 第一百八十九章 趙構,典型的無情帝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八十九章 趙構,典型的無情帝王 (3 / 4)

這與宋高宗想要偏安江南的政策背道而馳,特別是岳飛欲迎回宋徽宗和宋欽宗,更是犯了宋高宗的忌諱。

因為徽、欽二帝一旦回朝,高宗皇位的正統性和合法性將會受到極大的質疑,當然宋徽宗早在紹興五年就病逝了,可是,宋欽宗還活著,高宗一直不敢禪位於孝宗,直到宋欽宗去世後,才放心的退位,很大程度上,是怕宋欽宗會回到宋朝。

當宋欽宗於紹興三十一年去世之後,宋高宗才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

當然,宋欽宗若是真的回來,宋高宗也不是必須退位。

宋高宗恨的是岳飛“不專於己”,不為己用,身為南宋朝廷的臣子,卻不為高宗考慮,而想著迎回宋徽宗和宋欽宗。

然而,岳飛一心想要恢復北宋的版圖,迎回宋徽宗和宋欽宗,只是為了一雪靖康之恥,可惜,岳飛作為一個武將,在南宋朝廷複雜的政治環境下,不能很好的處理自己與高宗的關係,犯了高宗的忌諱。

第三,岳飛身為武將,過問皇位繼承問題,這也是宋高宗所不能容忍的。

宋欽宗被金朝俘虜之後,金朝很想立欽宗的兒子為太子,建立一個傀儡政權,岳飛為了安定民心,防止金人的陰謀得逞,勸宋高宗早日解決繼承人的問題,“正皇子之名”,宋高宗聽到岳飛的話之後,非常的不高興,對岳飛說:“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

此外,宋高宗並不想恢復中原,他只想做南宋王朝的開國之君,無意於恢復北宋時期的版圖,宋高宗之所以對北伐事業持消極態度。

一是因為北伐很難成功,因為在南宋以前,華夏的經濟重心在北方,北方的經濟實力要強於南方,打仗打的是糧草,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龐大的人口數量作為支撐,北伐難以成功。

二是因為北宋的版圖一旦恢復,宋高宗必然要面臨著迎回宋徽宗和宋欽宗的問題,而當宋欽宗去世之後,高宗沒有了後顧之憂,就立刻傳位於孝宗,宋孝宗一即位,就開始對金朝採取強硬態度,積極準備北伐。

宋孝宗為岳飛平反,以及積極北伐中原,這些事情,身為太上皇的宋高宗不可能不知道,岳飛是在不合適的時候向高宗提出了不適宜的政策,在非常時刻掌握了南宋朝廷的部分軍權,才釀成了其一生的悲劇。

還有就是宋朝建朝之後的政治格局,一直就是文強武弱,用文人控制武將,這是宋朝能夠穩固皇權的原因。

但是在南宋初年,為了應對北方的威脅及各地的農民起義,權利架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武將在朝堂之中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激起了文官集團的集體反抗。

文官集團期望儘快結束戰爭,以此來扼制武將權利和資本。

所以出現了武將主戰,文臣主和的局面。

而隨著北方局勢逐漸的穩定,文臣的反抗力量得到極大釋放,內鬥也就變得越加尖銳,而這就是岳飛被冤死的直接原因。

當然,作為帝王的趙構,在面對這種理念的選擇之時,也沒得選擇,如果選擇支援武將,那麼勢必會出現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武將佔據主導,勢必衝擊文官集團的利益。

而趙構之所以能夠登上帝位,靠的不是武將,而是文官系統,打擊文官不就是打擊自己嗎?

所以他沒得選擇,只有堅定的選擇站在了文官一方。

無論從穩固朝政,安撫文臣,還是為了達成交易,岳飛是他必須要除掉的物件,所以這才是根本性的原因。

客觀而言,趙構是不是昏君先不提,這個得劃分三個階段來看。

而且,趙構有著極高的管理能力,具備帝王應有的政治素養。

在其接受了金國的條件之後,岳飛的死亡就已經被“定案”,但是在宋朝無故斬殺大臣,這是一種忌諱,也是不被民眾接受的事情。

所以,趙構需要有個人來協助他完成這個任務,而文官集團作為武將集團的對立團體,非常符合。

而文官中的秦檜與岳飛更是存在著巨大的衝突,所以他選擇了秦檜。

對於這一點,趙構其實看得非常清楚,在他看來,秦檜具備三大優點。

首先,秦檜是金國的代言人,這是天然的優勢,“背鍋”最佳的人選。

其次,秦檜有著強烈的個人動機和意願。

岳飛反對議和,並且將矛頭直接指向了秦檜,這讓他們的關係,變得異常緊張。

所以,秦檜為了報復岳飛,抓到時機,必會願意置岳飛於死地。

最後,秦檜是文官集團的領軍人物,與岳飛為主的武將之間不可調和。

岳飛作為武將集團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戰爭年代,權利得到了極大的擴張,這嚴重威脅到了文官集團,並且已經出現了干預政治的傾向。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