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記》中,白起跟王翦是在同一列傳裡,意味著在司馬遷的心裡,王翦和白起是能夠齊名的。
據史載,白起,嬴姓白氏,名起,其先祖為秦國公族,故《戰國策》中又稱公孫起。
白起號稱人屠,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白起生長的年代,秦國的國力已經十分強大了,此時的秦國,想要東進謀取更多的利益,秦國的目標不是不為別的,就為這一統天下的霸業,這時候正是秦國需要良將為自己打天下的時期,白起的出現時應運而生。
而王翦與白起不同,他不像白起那麼早就出名了,白起每打一仗,其名聲就更盛,王翦一直都比較低調,一直到秦始皇橫掃六國的時候,王翦才開始嶄露頭角。
西漢司馬遷認為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戰功卓著,甚至秦始皇尊其為師,但是名聲卻遠遠不如白起。
多半是,他在軍事上多有建樹,卻難以幫助秦始皇建立德政,不管怎樣,王翦仍舊是位優秀的將領,和白起比較可謂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白起和王翦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優點。
白起號稱人屠,若是戰俘他定一個不留,他不像王翦,抓住了楚軍還會放過,白起打仗快準狠,尤其擅長圍殲、野戰。
論野戰,王翦或許不是李牧、白起等人的對手。
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王翦正是上兵伐謀這一軍事策略的典型人物。戰爭上誰能贏,誰就是最優秀的將領,王翦擅長用計謀,比如他用反間計殺掉了趙國的李牧,他滅楚時,向始皇要大量田宅之物,讓秦始皇放下對他的戒備心,這些都可以看出,王翦並非只是一個頭腦簡單的將軍而已。
假如王翦、白起各領一國軍隊對壘的話,作為上兵代表人物的王翦不一定會輸。
王翦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用兵特點,那就是穩。
王翦作戰求穩,作戰之前會作詳細的考慮,不打無把握的仗。
步步為營,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無論是滅趙還是滅楚,我們都能看到他的每一場作戰,其實手法並不是很高明,手法雖平淡無奇,但卻招招制敵,為人做事穩重的特點也在他帶兵上體現出來。
這一特點,也和衛青有些類似。
更難能可貴的是,不僅表現在軍事上,作為臣子對國家也是盡忠竭力。
對比白起來說,王翦絲毫不落入下風。
這也可以看到王翦的厲害之處呢。
…………
“王翦,感覺風格和衛青有點像啊。”
“誰說不是呢,兩個人都是穩健的打法,而且他們的政治頭腦都很好,都知道進退有度,在關鍵時候能看清自己的定位,才能保全自己。”
“對的,王翦能納入華夏十大名帥,我覺得一點問題也沒有。”
“你說到保全自己,就讓我想到了李景隆,你們說說,李景隆當時是不是故意投靠給朱棣,然後專門給朱棣開城門,迎接朱棣進城,獲得了朱棣的信任,保全自己?”
“神特麼李景隆,怎麼又聊到李景隆了。”
此時,另外一片平行時空,李景隆接連打了好幾個噴嚏。
李景隆:“今天是怎麼了,我怎麼打了這麼多噴嚏。”
“看來是天氣轉涼了,得多加衣物了。”
…………
在眾人的討論聲中,天穹之上的投影又是一陣變換。
王翦功勞之大,帶兵之勇,戰績之多,名聲之大,不容置疑。
特賜下返青丹一枚,壽元丹一枚,替身符一枚。
接下來將揭曉下一位登場的名帥,敬請期待。
…………
ps:昨天系統出錯了,不好意思。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