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信年輕氣盛,已被幾場勝利衝昏頭腦,立刻請纓:大王,區區楚國而已,用不了六十萬大軍,我李信願意帶二十萬秦軍掃平楚國。
秦始皇一聽,才二十萬大軍。
還有李信表達出來的自信,嬴政立刻重用李信伐楚,
王翦聞言,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也沒多說什麼,隨即告老還鄉。
在這一點上,王翦有多聰明?
以當前王家戰功太過顯赫的形勢,如果王家帶二十萬大軍伐楚,贏了的話,有風險。
因為嬴政一看,你二十萬大軍都能滅掉楚國,若是給你五十萬、一百萬大軍,那還了得?
如果輸了楚國,或者是出了其他差錯,秦王和其他朝臣必定拿此事做文章。
如果有嫉妒王翦的人,故意說他的壞話。
嬴政直接端掉整個王家也都說不準。
想打贏楚國,必須要六十萬大軍嗎?
這不一定。
王翦要六十萬士兵一方面是求穩,如果他去一定要贏,所以越多越好。
另一方面,這是王翦在故意漏出自己的缺點,讓秦王有更多的選擇,最好不要選擇王家,請其他將領出出風頭,轉移一下光芒。
因為六十萬大軍打贏了戰爭,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別人只會覺得理所應當,不會過於誇大王翦的作用。
王翦心裡明白,如果自己一直走在巔峰、走在眾人之前,肯定不是什麼好事。
這種角色,除非是皇帝,可以越耀眼越好。
否則任何一個在你上面的人都可以輕鬆的除掉太過耀眼的你。
王翦這才要做真實的下屬。
越完美的人越不受君主信任。
因為對於這種完美無缺的人,君王會害怕,害怕自己掌握不了他。
可惜事與願違,李信伐楚大敗,損失七個都尉,每個都尉統領一萬餘人。
秦始皇這才親自乘車去王翦老家請他出山,答應出兵六十萬。
王翦本來是不想出山的,因為他不想再閃光了,他想要低調起來。
可惜請他的是嬴政啊,他無法拒絕。
被逼無奈下,王翦只能答應。
出兵當日,在文武百官送行的所有人面前,王翦不斷向秦始皇索要田地、房宅,以“為子孫多存些基業”為由獅子大開口,秦始皇微笑的全部都答應。
啟程後,還沒走出領地,王翦又五次派使者回去跟秦始皇要田要地。
就連下屬都覺得,這王老將軍是不是瘋了?
為大王打個仗,竟然一直要禮品,這就不怕大王得罪?
王翦這種行為,很蠢嗎?
其實不然,王翦才是最聰明的那一個。
王翦心裡明白。
自己的功勞不能再多了。
人怕出名豬怕壯,自己太過出名可不是什麼好事。
王翦知道秦王多疑,現在全國計程車兵都由他統領,他手中的權力太大,很容易被人穿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