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人口是基礎,因為古代中原王朝的核心區域就是秦始皇統一的那麼大一片土地,是中原王朝的核心生產區。
再往外圍擴張的土地,都屬於邊角料地區,屬於賠本賺吆喝,裝點門面的。
基於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擁有越多的人口數量,就能獲得越多的國力水平,府庫才能夠有更多的收入,才能夠辦更多的大事。
華夏屬於農耕文明,必須要有足夠的人力去耕種,才能養活軍隊,支援其作戰。
所以古時大部分時間的抽丁維持在五丁抽一的水平,提高到三抽一的時候,基本上處於崩潰的邊緣了,換算成人口數量的話,基本上就是十二到十五個人中有一個服役。
西漢在漢武帝時期,全國人口總量大致是三千六百萬人,此時漢朝能夠供養的軍隊數量大致是五十萬人左右,算上漢武帝祖輩留下的家底,漢朝也只能供養十萬騎兵了。
而對於草原民族的國力計算,與中原王朝完全不同,其國力的決定因素首要是領土面積,其次才是人口,而且草原民族計程車兵比例一般是五口出一人,或者四口出一人,更重要的是草原民族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比馬高的男子,都有參戰的能力。
漢武帝時期,匈奴帝國也同樣處於鼎盛時期,其部族人口達到了三百萬以上,疆域橫跨整個塞北地區,向西翻越了蔥嶺,更有為數不少的僕從附庸國,匈奴的國力其實一點也不比漢朝弱,何來碾壓直說。
所以說,衛青憑藉大漢強大的國力,才能打敗匈奴這種話是絕對錯誤了。
他們忽略了衛青的軍事才能。
…………
“騎兵!又是騎兵!”
“看來騎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朕必須重視騎兵的發展!”
始皇帝嬴政看到衛青的盤點影片,心中對於騎兵的重要性更加重視。
嬴政對著一旁的蒙恬說道:“蒙將軍,傳令下去,一定要重視騎兵的發展。”
“你下去在民間招募很多擅長騎馬射箭的高大漢子,專門給朕訓練這方面的技能。”
“朕的大秦,不應該只有步兵,騎兵也非常的重要。”
“霍去病,韓信,衛青,他們幾人的騎兵能力都很厲害,說明騎兵是非常適合戰場的。”
“臣明白。”
蒙恬單膝跪地,請示道:“請陛下放下,臣一定做好這個事情。”
嬴政道:“好好弄,我大秦的疆域,不應該如此狹小。”
“朕的目標,還很大!”
嬴政將目光看向遠方,非常堅定。
…………
評價一個將領是否厲害,當然得看他的戰績。
而不是空談理論。
那麼衛青的戰績如何呢?
衛青,漢武帝的小舅子,同時也是西漢抗擊匈奴的名將。
衛青一生中與匈奴對戰過七次,七次都取得大捷,活捉了匈奴的首領單于,幫助漢朝收復了河西走廊河套地區,為張騫出使西域建立了安全屏障。
那在這七次對戰中,最精彩的一次戰役是什麼?
這七次戰役中,很多人認為最精彩的莫過於衛青大破匈奴的首戰——河朔之戰。
當時漢武帝派了四路大軍出擊匈奴,結果其他三路大軍不是無功而返,就是全軍覆沒,大將軍李廣還被匈奴給俘虜了去,唯有衛青直搗龍城,擊潰匈奴不說,還帶回了七百多的俘虜和無數的牛羊。
這一戰是西漢幾百年,對抗匈奴以來取得的首次大捷,意義非常重要,因此很多人認為這是衛青一生中最精彩的一次戰役。
但衛青一生中最精彩的一戰應該是和匈奴的第五次較量。
元朔五年春,漢武帝命令衛青率領三萬大軍從高闕出發,再命令其他將軍協助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