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玄幻魔法>影片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 第一百六十二章 功高蓋主?功臣被殺是有原因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二章 功高蓋主?功臣被殺是有原因的 (2 / 5)

事實也是這樣,韓信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會像李靖那樣無慾無求。

韓信真要聰明懂政治的話,就不應該死死盯著兵權不放。

雖不至於像張良那樣要求歸隱,至少在交兵權上表個態。

表個態,也能讓劉邦滿意。

可是他沒有。

他始終沒有。

後來異姓諸侯造反。

韓王信造反,彭越造反,英布造反。

這個過程中,他並沒有反,但他一直和彭越英布等人眉來眼去,舉棋不定。

如果韓信在政治上是成熟的,那麼他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抉擇。

要麼始終忠於劉邦,向劉邦坦露心聲,永遠不會背叛。

要麼就下定決心,打心裡堅定自己的想法,和彭越、英布一起造反。

千萬不能猶豫不決,彷徨觀瞻。

彷徨觀瞻的結果,就是等著劉邦一個一個的收拾他們。

還有,當韓信被貶為淮陰侯的時候,他就應該吸取教訓了。

他就應該明白,劉邦已經對他非常不滿意了。

但他依然沒有吸取任何教訓,既不表忠,也不造反。

那結果不就是尋死嗎?

華夏封建古時社會是一個集權社會。

天下只有一個皇帝,只有一個主人。

如果你當不了皇帝的時候,你就只能當一個忠誠的大臣。

當你想當皇帝的時候,你就要有當皇帝的規劃、膽識和眼光。

韓信什麼也看不清楚,連蕭何和呂后是什麼樣的人,他也看不清楚。

所以最終被蕭何與呂后騙去,砍了腦袋。

在華夏曆朝歷代都有一個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很多開國皇帝都會想盡辦法把他身邊的開國功臣都殺掉。

這無非就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道理。

開國皇帝都擔心這些功臣功高蓋主,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出於安全起見,還是揹負罵名,把他們都殺掉的好。

例如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大殺特殺,很多征戰時期鞍前馬後的將領都被殺掉了。

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這些開國皇帝狠心,的確有很多人仗著自己是功臣,和皇帝關係好,就以為自己資格高,在皇宮裡也就肆無忌憚了。

但畢竟君主有別,建國後不比征戰時,該尊重的人還是要尊重,該收斂的還是要收斂。

比如李世民。

尉遲恭是李世民身邊的大紅人,為李世民出了很多力,在李世民當上皇帝后,尉遲恭也是相當高興的,畢竟自己的地位也可以跟著提升嘛!

但有一次尉遲恭竟然在皇宴上打了一位皇家貴族,就是城王李道宗。

這讓李道宗很沒面子,也讓李世民很難堪。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