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人物——韓信。
所屬朝代——秦末漢初。
想必大家很不明白。
為什麼如此膽小怕事的韓信,能榮登華夏十大名帥。
身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遇到困難,不選擇解決,而選擇逃避。
從屠夫的褲襠下鑽過去,這不是非常丟臉的行為嗎?
這丟臉嗎?
丟臉,但也不丟臉,全看你怎麼想。
這到底是膽小怕事,還是忍辱負重,只在一念之間。
但韓信能成為華夏十大名帥,自然不會膽小怕事的,那就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忍辱負重。
忍辱負重丟臉嗎?
一點都不丟臉,相反,這還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戰略。
看看華夏曆史上的例子。
一是越王勾踐臥薪嚐膽。
前四百九十四年春,吳王夫差敗越,勾踐求和。
夫差準和,將勾踐夫婦作為人質留在吳國服苦役。
夫差讓其夫婦倆住在先王圓間的大墳旁邊的一間石屋裡,叫勾踐給闔閭看墳,給夫差餵馬,還給夫差脫鞋,服侍夫差上廁所,受盡了嘲笑和羞辱。
為圖復國大計,勾踐頑強忍耐著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折磨,對夫差更加恭敬明服。
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踐毛遂自薦,說自己能治夫差的病,可是夫差不讓勾踐接近他。
勾踐只能嘗夫差的屎來治病,果然,夫差的病被勾踐治好了,這樣過了三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於是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歸國後立志報仇雪恥。
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嚐嘗苦味,還問自己:“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
除此之外,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做褥子。
勾踐身自儉補,“出不敢,入不敢修”,“食不重味,衣不重彩”,日勤於政,“未嘗一日登玩”。
他與百姓一起耕田而食,他的夫人自己織布做衣服穿。
他下令十年不收租稅,讓百姓“居有三年之食”。並大力發展生產,繁衍人口。
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越國終於從失敗中重新崛起。
周敬王三十八年夏,越王勾踐乘夫差去黃池會盟,偷襲成功,夫差求和。
周元王四年,勾踐再次大舉攻吳,擊敗吳軍,夫差自殺。
此後,周元王封勾踐為伯,即為諸侯之長,勾踐遂稱霸於諸侯。
從越王勾踐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遇到恥辱,越王勾踐選擇正面對抗了嗎?
沒有,他是將自己曾經受過的恥辱銘記於心,然後為了洗刷這個恥辱,不斷努力,最終達成自己的夢想。
二是孫臏裝瘋賣傻。
龐涓和孫臏本是鬼谷門下的同窗,學成之後龐涓和孫臏同到了魏國為仕。
龐涓因為妒忌孫臏才能比自己強,就派人暗中監視著孫臏,後來還陷害了孫臏,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
孫臏受此災難之後開始裝瘋賣傻,受盡侮辱,也是因此逃過一死。
齊國使者覺得孫臏不同凡響,於是偷偷地用車將他載回齊國。
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玲和馬陵之戰的勝利,龐涓也在馬陵之戰中被殺,孫臏幫助齊國奠定了霸業。
從孫臏的故事我們也可以看出,孫臏受盡了侮辱和折磨,但是這又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