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的名將之路,充滿了坎坷,充滿著傳奇。
他的成功有哪些方面值得總結呢?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一、所謂時勢造英雄,也即是說,得有那個機遇。
所有的戰將之所以名留青史,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有仗可打。
宋朝為什麼名將那麼多?
正是因為宋朝的大環境太糟糕,社會動盪,幾乎天天都有戰爭,有足夠大的舞臺供人們發揮。
李靖雖然出道比較晚,但正逢亂世,隋末唐初那個年代,社會動盪不安,到處瀰漫著硝煙。
所謂的亂世出英豪,就是這個道理。
二、個人還得有那個能力。
如果屬於一個人的機遇來了,但他沒有那個能力,那就不是成功,有可能就是一敗塗地了。
李靖能成功,是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軍事天才,天生就是打仗的料,他的許多戰例都突破常規,在匪夷所思中就取得了勝利。
李靖的戎馬一生,立下多少戰功,這無疑證明了李靖的個人能力是很強的。
三、在對的時間,遇到了對的明君。
是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如果沒有伯樂,千里馬也只能是窩在圈內了。
李靖正是遇到李淵,特別是李世民這樣的明主,他們大膽的把軍隊交給他,讓他可以有任意發揮的空間,有充分表現的舞臺。
試想一下,如果李靖在宋徽宗宋高宗所統治下的朝代,他會有如此之大的舞臺發揮嗎?
就宋徽宗宋高宗那樣的皇帝,恐怕早就害怕李靖功高蓋主,而把他貶職下放了。
四、李靖本人有氣度、有甘做人梯的雅量。
李靖一開始就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一開始所打的勝仗,功勞都記在了上司的頭上,從凌煙閣李孝恭排名特別靠前就可以看出。
但是在戰場上,李靖從來就不計較個人得失,只求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打好仗,其他什麼的,就讓後人去評價吧。
正因為有這種積極的態度,打了勝仗也不居功自傲,所以,得到身邊諸將的高度讚揚,也得到上司的愛撫和認可。
上司高興了,自然對他的看法就更好了,對他也就更加器重。
五、李靖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不眷戀權力。
自從李靖打下東突厥以後,擔任宰相職務剛滿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辭任,而且言辭懇切。
李世民對這種明事理的行為很讚賞,特頒下詔書,加授特進。
並許諾帝國宰相的位置始終給你保留著,足疾稍好一些,每二三天可來朝顧問顧問。
但李靖卻沒有貪戀權力,他一心只想著卸甲歸田。
正是有了他這種不貪戀權力的心態,才讓帝王對他很放心。
六、不遺餘力的培養後備幹部,傾囊相授。
李世民不虧是高明的皇帝,他覺得李靖打仗太厲害了,而自已手下那些將領,雖然大部份打仗還不錯,但多半都是一些大老粗,沒學過什麼兵法。
於是李世民讓李靖教諸將學兵法,受到李世民這麼的高眼相看,李靖當然是不遺餘力的傾囊相助,在他的培養下,唐初名將的軍事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善於總結經驗,把實戰經驗變成軍事理論
李靖將治軍、作戰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
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後人據此編輯了《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所以,綜合來說,李靖不但是華夏古代優秀的軍事家,還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理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