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這一路上頡利可汗被各路軍隊打得抱頭竄鼠,等退到牙磧口的時候,身邊的十幾萬大軍已經只剩下幾萬人。
但是李靖還不鬆氣,帶了一萬精兵千里奔襲,夜走陰山,一路行軍,一直到在距頡利可汗牙帳七里遠的地方才被發現。
頡利可汗又是來不及防備,被殺得落花流水,俘虜就達到十餘萬。
頡利可汗只好單騎逃跑,不久,被半道上佈置的唐軍給抓住了。
李靖因軍功進封代國公。
李世民高興地對大臣說:“漢朝李陵帶領五千步卒進攻匈奴,最後落得歸降匈奴的下場,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將軍以三千騎兵深入敵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這是古今所沒有的奇勳,足以雪往年在渭水與突厥結盟之恥。”
滅掉東突厥,李靖已經功成名就,足以名垂青史了,再加上自己年紀不小了。
李靖的想法是應該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回家養老。
但是,李世民卻不同意李靖。
心想自己好容易獲得的良馬,不讓它在莽原上賓士,為我的大唐帝國圈地,哪有窩在圈裡養老的道理呢?
公元六百三十五年正月,李靖不得已,又帶兵踏上遠征吐谷渾的征途。
經過兩個月的浴血奮戰,李靖攻滅了吐谷渾,並向京師告捷。
但是這一次,雖然又立下不世奇功,迎接他的卻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一陣的詰難。
原來李靖的輝煌戰功,引起同僚的嫉恨。
鹽澤道總管高甑生串通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誣告李靖謀反。
李世民下令調查此事,最後弄清了真象,判定高甑生以誣罔罪減死,流放邊疆。
但經此一事,李靖知道,無論如何都要急流勇退了,否則功高震主,禍事真的就要降臨了。
從此,李靖“乃闔門自守,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
這一閉門謝客,就是十年。
後來,李靖病情惡化,病重的李世民親臨病榻慰問。
但李世民的關懷也挽不回這位名將的生命了。
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歲。
李靖一生征戰數十年,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
李靖的治軍作戰經驗,進一步豐富了華夏古代的軍事思想和兵法理論。
著有《六軍鏡》《衛公兵法》等多部兵書,多已失傳。
…………
“有趣,真是有趣。”
“朕的愛將霍去病二十多歲就巔峰,而李靖卻是後期發力。”
“這種難度可是很大的。”
“不過李靖也算是值了,至少他沒有英年早逝,活了七十九歲,已經很不錯了。”
“李世民也不愧是一代傳奇啊,用人之道可算讓他弄明白了。”
漢武帝劉徹看完李靖的盤點影片,不由感嘆道。
“這唐宋兩代,還真是名將輩出啊,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引起的。”
“只不過差別就是,大唐是個成功的朝代,而大宋,卻連大統一都算不上。”
“有些事情,還真是有趣。”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