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孝恭是掛牌司令,首功肯定是他的。
但李靖展露的軍事才能也因此得到各方大佬的認可。
當捷報傳到京師時,李淵高興地自吹自擂起來,他對公卿們吹噓說:“看來我李淵很有眼光,我就知道用有功勞的人,不如用有過錯的人!這個李靖不錯嘛!沒有讓我看走眼。”
李淵心情大好,馬上就下聖旨表揚了李靖一通,並且親筆寫敕給李靖:“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意思就是自己不怪他李靖了,讓李靖好好效力。
蕭銑是隋末雄據在南方的割據勢力,他稱帝於岳陽,國號為梁。
唐朝想要統一全國,“梁國”是必須要拿下來的。
李靖上書李淵“平蕭銑的十策”,李淵一看,這個辦法還不錯。
就照李靖所說的這麼辦吧!
於是任命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李靖為行軍總管。
雖然李孝恭仍然是總司令,但李淵知道他的斤兩,他怕李孝恭到時候干涉李靖用兵,又特意授予李靖帶兵作戰的指揮權,“三軍之任,一以委靖。”
於是李靖成為實際上的三軍統帥。
前幾仗打得很順利,這讓別人看了很眼氣,也讓李孝恭技癢起來。
當李孝恭來到陣前時,恰巧蕭銑的驍將文士弘,駐守在附近的清江。
李孝恭決定立即進擊。
李靖勸告他說:“文士弘是蕭銑的健將,士卒精銳驍勇,現在他把精銳兵力全都派出來迎戰,恐怕銳不可擋,我們應等到他們士氣衰落時再出擊決戰,一定能攻破敵軍。”
李孝恭由於連戰告捷,對自己的評估產生了巨大的錯誤,哪能聽進去李靖的勸告。
遂命李靖留守軍營,自己率兵出戰。
他覺得前面都打得這麼順利,他就不信這個邪,這次打不贏。
但事實給了李孝恭一個深刻的打擊。
果不其然,雙方一交戰,孝恭軍大敗,匆匆的逃回南岸,這一仗損失很大——李孝恭的面子這回是徹底掉地上了。
文士弘一看自己獲勝了,他手下的兵將馬上開始搶奪戰利品。
這麼一鬨搶東西,軍隊馬上亂作一團,觀戰的李靖一看,搶東西啊?陣形亂了,有機可乘。打吧!
命令守營計程車兵迅速出擊,果然三下五除二,將文士弘打得落花流水,被殺及溺水而死者將近一萬人,獲得舟艦四百餘艘。
此戰過後,李靖馬不停蹄,以五千騎兵,直逼“梁國”都城江陵。
看到李靖的大軍到了城邊上,皇帝蕭銑才開始急了,馬上下旨,令各路大軍前來護駕。
此時李靖做主一個誰也想不到的決定——下令將繳獲的幾百艘戰船船全部放在河中,任其順流而下。
他的這個軍令一下,眾將士都看不明白了。
繳獲的東西丟了?這是什麼操作?
有的部下抗議道,這些船可是我們辛辛苦苦打下的戰利品,就這樣浪費了!
李靖解釋道,蕭銑外面有幾十萬大軍,我們現在是孤軍深入,包圍了他們的都城,各路軍隊馬上就要過來勤王護駕了。
但是救援隊隊伍看到這些在江面上隨意漂泊的船隻,肯定會以為都城已經攻破,就不敢隨便進軍了。
他們肯定要先打探訊息,等他們打探到真實的訊息,都城已經被我們攻下了。
李靖的計策果然湊效。
其它各路來救駕的軍隊,看到那些船,都遲疑不敢進軍。
蕭銑被圍在裡面,沒人來救駕!
實在沒辦法了,投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