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所有武將都嘴角都抽了一下,這是他們心裡都不願意揭開的一塊傷疤。
自華夏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建立以來,標誌著中央集權制度的雛形已經出現,也就意味著皇帝從此以後,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利。
歷朝歷代的朝堂之上,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各級官員也經常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忠心,同時這句話也從側面例證了君權至上。
而維護君權的則需要依靠軍隊,也就是說,如果皇帝的手中的兵權太少,那麼他的權力就會受到威脅。
通常那些為帝國立下汗馬功勞,且手握重兵的將軍,很多都成了皇帝眼中威脅君權的人。
皇帝一般情況下,都會找藉口罷免他們的兵權,甚至置他們於死地,從而保障自己的權利不受威脅。
在各朝各代的武將看來,白起的死是很常規的。
太正常不過了。
只因為白起太過耀眼了。
百戰百勝,功績逆天。
這樣的一個武將,皇帝會允許他存在嗎?
雖然白起已經老了,但那時候的秦昭襄王也不再年輕。
所以他怕,怕自己的後代壓不住白起。
索性用一些藉口把白起給賜死。
白起敢反抗嗎?
不敢。
反抗的結果,可不單單只是白起死而已了。
違抗皇命,那可是誅九族的大罪。
白起的死冤嗎?
說冤也冤,說不冤也不冤。
說到冤枉,岳飛等人才有話說。
岳飛居於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一生戰功卓著,殺的金兵節節敗退,甚至讓金兵生出了一種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由此可見,岳飛對於大宋江山,可謂是功不可沒。
岳飛的結果呢?
很美好嗎?
其實不然。
按道理來說,岳飛為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應該得到嘉獎的。
可是岳飛素來主張收復山河,迎回二聖,這讓宋高宗十分反感,他的岳家軍也讓高宗皇帝十分忌憚,加之秦檜在一旁煽風點火,誣陷岳飛有起兵謀反之心,皇帝正好藉著這個莫須有的罪名,賜了岳飛死罪。
臣子,終究是臣子。
當一個臣子有資格、有能量去動皇帝的蛋糕時,那麼他就離死不遠了。
如果白起死的很冤的話,那麼岳飛、年更堯,高長恭等人就有話要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