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敝的中原,早已百業待興,收復了意味著要用大量的資金去恢復。】
【而且宋軍的戰鬥力並不咋滴,就連被滅掉的金國,在內憂外患的時候,都能戰勝大宋軍隊。】
【失去了武力的仰仗,再多的地盤也是別人口中隨時可以被奪走的肥肉。】
【相較於理想主義的收復失地計劃,相對理智的另一波人提出了另一個計劃,那就是佔據相對有利的地利位置,準備備戰。】
【備戰誰?按孟珙所言,當然是表面盟友蒙古。】
【事情也卻如孟珙和反對派所想的那樣,當時的蒙古大汗窩闊臺已然在召叢集臣商討如何討伐宋國了,蒙古名臣耶律楚材也送上來滅宋方略。】
【可惜的是,這一切宋朝皇帝宋理宗並不知道,沉浸在滅金榮光中的宋理宗,意志堅定地站在了收復失地“距關守河”的那一派人那邊。】
【隨後,一場轟轟烈烈開始,灰頭土臉結束的“端平入洛”開始了。】
【而後,大宋淮西軍萬餘人從廬州出發,一路收復南京應天府、東京開封府,隨即在開封城和趙葵率領的五萬軍匯合,準備繼續向洛陽挺近。】
【浩浩蕩蕩出發的大軍,一路收復失地確實順利無比,但空無一人的城池,還有空空如也的土地,等於大軍毫無本地補給的希望。】
【糧草問題也在不斷前進中,越發的凸顯起來,隨糧草問題而來的,還有蒙古人的進攻。】
【在知曉大宋軍事行動之後,蒙古人開始使陰招。】
【他們掘開黃河大堤,讓河水漫灌中原,宋軍行軍路徑也因為道路難行漸慢,不僅行軍變慢了,後勤補給也因此越發難以維繫。】
【隨後人困馬乏,糧草不足的宋軍,迎來了蒙古人的攻擊,即便精銳的淮西軍戰鬥力不俗,但依舊因為糧草問題,而漸漸不支,在撤退時刻被蒙古軍擊潰。】
【無數北進收復失地豪情萬丈的宋軍,面對咄咄逼人的蒙古大軍,只能被迫撤退。】
【端平入洛一事就這麼灰頭土臉的結束了。】
【而孟珙,那個時候正忙著完成宋理宗的心願:祭祖。】
【原來一雪前恥之後的宋理宗,心懷先輩,尋思著要祭奠百來年無人問津的北宋皇陵。】
【可零星出現的蒙古人,讓主持祭祀的文官們躊躇不前,深怕被俘。】
【宋理宗悲憤之餘,孟珙出來解圍說,自己願意前往,還說了一通入情入理的戰場分析。】
趙匡胤看到這裡,勃然大怒。
“該死!真的該死!”
“我大宋後世子孫,竟然如此怕死!”
“孟珙這等名將,此時不應該出現在戰場上嗎?為什麼會替宋理宗這個廢物祭祖?”
“這個廢物實在太蠢了!”
“又蠢又廢物!”
“寧可相信一群沒腦子的文臣,不去相信孟珙這等功臣?”
宋太祖趙匡胤怎麼也想不明白。
現在的他很失望。
無比的失望。
【一聽有人願意去,宋理宗立馬派遣孟珙代自己去祭奠。】
【孟珙率領精騎,完美地完成了祭奠任務。】
【誰曾想,孟珙回來的時候,就聽聞了如此噩耗,他本人也錯失了一次和蒙古大軍正面對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