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命令各將不得妄自與叛軍接戰,而聽從他的統一指揮,廣西鈐轄陳曙趁狄青還未到,便擅自率步兵八千攻打叛軍,潰敗於崑崙關,殿直袁用等人都逃遁了。】
【狄青說道:“號令不一,是部隊失敗的原因。”】
【第二日早晨集合各將領到堂上,逮捕了陳曙,並召來袁用等三十人,依戰敗逃跑罪,推出軍門斬首。】
【孫沔、餘靖相視驚愕,而眾將領則嚇得兩腿顫慄。】
【狄青就用這種方式,震撼住了那些擾亂秩序的將士。】
“狄青做的不錯!”
“戰場上只有一個總指揮,不然就會亂套。”
“有人膽敢不聽命令,擅自行動,這是將所有將士的性命放在極其危險的地方。”
“違反軍令,殺一敬百,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令之不齊,兵所以敗!”
無數人贊同迪狄青的做法。
違反軍紀,被殺了也是自作自受。
一支軍隊,連命令都不能統一,做不到令行禁止,那還打什麼仗?
天空之中的投影在繼續變動:
【狄青當堂將陳曙和袁用等三十多位違反軍紀且臨陣脫逃者斬首示眾,諸將無不愕然,紛紛折服。】
【就這樣,狄青樹立起了軍中的威勢。】
【同時,狄青認為,兵無常勢,用兵就是要虛虛實實,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正所謂孫子兵法中所講的那樣,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因此當天,狄青便傳令三軍休整十天再開拔,等叛軍得知訊息有所懈怠之後,第二天凌晨便引兵一夜越過崑崙關,出現在叛軍面前,令叛軍惶恐不已,自亂陣腳。】
【狄青一面令孫節、孫沔等正面率軍攻敵,另一面則出兩路騎兵,左右包剿,圍殲敵人。】
【剛開始叛軍氣焰囂張,竟一度使得宋軍招架不住,孫節死戰而死,孫沔也被打得節節敗退,以為生死不過須臾之間時,卻看到狄青用旗幟揮動指揮著騎兵夾攻叛軍,瞬間實現了反殺,並追亡逐北。】
【狄青在出發前,對將士們說:“兄弟們,如果我們今晚行動成功,那麼現在我把一百枚銅錢拋向空中,落地時將是同樣的圖案朝上。”】
【將士們笑了笑,對於這種行為,顯然不信,狄青於是把銅錢拋向空中,果然是同樣的圖案朝上。將士們都相信了上天神靈保佑這次行動的成功,時期大振,一舉襲破崑崙。】
【戰後,狄青揭秘了緣由,原來那一百枚銅錢是特製的兩面相同的,為的就是振興士氣,增加行動的成功率。】
【此戰之後,儂智高失蹤,宋軍繳獲錢財戰馬無數,有部下在攻破邕州城後,於屍體中發現了一個身穿龍袍,便建議狄青說可以向朝廷稟報儂智高已死,獲取功勞。】
【狄青聽後卻嚴厲斥責道:“你們怎麼知道這不是儂智高的金蟬脫殼之計?我狄青寧可少些功勞說儂智高失蹤了,也不敢欺瞞陛下貪取軍功啊!”】
【為將者,當以取勝為使命,至於軍功,則是使命之外的虛名。】
【狄青有這等胸懷,足見他與那些庸俗將軍不同。】
“厲害,的確厲害!”
“竟然可以想到這種辦法來鼓舞士氣,我是真的服了。”
“狄青有勇有謀,為了大宋天下衝鋒陷陣,死而後已,不愧是一代猛將啊。”
不少人都被狄青所折服。
狄青折服他們的,不僅是他那作戰本領,同時更是他那不貪功,不邀功的品質。
試問,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像狄青這樣,明明就可以偷樑換柱,用儂智高已死的訊息去換得功勞,可他呢?
卻是一點都未曾想過。
或許這才是狄青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