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自詡十全老人。】
【他既然能上昏庸帝王榜單,自然有其上榜理由。】
【以下,就將盤點乾隆上榜的六大理由。】
【其一:浪費奢侈】
【乾隆帝一生極鋪張奢侈,尤其是六下江南花費巨大,他的爺爺康熙帝曾經多次下江南,目的為了探訪民情,而且每次都是輕車從簡,而乾隆帝呢?則是前呼後擁,極為奢侈,每次都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而且,乾隆有很多庫房,有的庫房專門裝瓷器,有的是名畫,有的是彝器,有的是玉石,他還有一個百寶匣,裡面的字畫、金石、玉器、銅器、瓷器、牙雕各式各樣,是應有盡有,並且非常完整,小的匣子有幾百種,大的有上千種】
【經過乾隆這樣的折騰,使得清朝富得流油的國庫很快就“見底”了,也使得“康乾盛世”迅速轉向了“道鹹衰世”。】
【如果能拿這些錢去升級軍隊的裝備,大清也不至於打那麼多敗仗。】
【其二:大興文字獄。】
【滿清入主中原,是以為明朝皇帝報仇入關的,來了後就賴著不走,並在將明朝降將所部編為綠營兵,配合八旗打敗南明政權。】
【統一華夏後,其法統性遭到部份知識份子質疑,乾隆遂以文字獄為手段,打壓這些“異己分子”。】
【乾隆統治地區大多為漢人,這些漢人對前朝懷有濃濃的眷念之情,如不採取極端措施,讓這種思潮蔓延,將嚴重影響了乾隆的統治。】
【為維護族之特權,讓愛新覺羅皇室萬世一系,必須採取諸如剃髮易服,文字獄等嚴厲手段,讓漢人從生理、心理上完全順從其統治,讓漢人充滿奴性,不再有造反的念頭。】
【乾隆採取文字獄等極端措施,還有利於篡改歷史將不利於乾隆統治的言論消除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典籍之中。】
【而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乾隆帝每次大興文字獄後,大量優秀的閃著民主智慧之光的文章被銷燬,歷史典籍、各種典章被篡改。】
【跟乾隆一比,項羽火燒咸陽宮,焚燒書籍的事件,又算得了什麼?】
【以至於到乾隆在位後期,華夏已經沒有一個有骨氣的知識份子,嚴重禁錮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使得華夏越來越落後。】
【將華夏帶入了一個萬劫不復的黑暗深淵,導致這一文化浩劫的罪魁禍首就是所謂“康乾盛世”的統治者乾隆。】
【其三:自高自大,固步自封。】
【乾隆帝在《清史》中被吹捧的很高,後世也把乾隆塑造成有情有義,胸懷天下,開言納諫的明君,甚至有人把他和秦皇漢武相提並論。】
【然而實際上乾隆皇帝卻是一個固步自封愚昧無知的敗家子,正是因為他的自大才使華夏陷入更深的深淵,這可不是胡說。】
【乾隆自視天朝上國,自稱大天朝地大物博,什麼都不缺,不需要洋人的東西,覺得洋人離不開天朝生產的茶葉、瓷器和絲綢,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就在洋人已然從火中蛻變,成為一個全新的工業化國家的時候,大清還在封建王朝的制度中苟延殘喘並固步自封著,乾隆以為只要自己的國家不要發生戰亂,守住自己的土地就可以了,殊不知你在固步自封的時候,別人卻在不斷地變得強大。】
【導致的結果便是,華夏與世界脫軌,錯過了絕佳的發展機會,幾千年來一直立於世界之巔的華夏,被很多國家超越,為日後的恥辱埋下了禍根。】
【其四:不捨皇帝之位,讓位不讓權。】
【乾隆能在自己的晚年禪位,看似不易,實際上只是換個稱呼繼續當政。】
【原以為他退位後就不會禍害大清了,結果沒想到的是,就在禪位大典的當天,乾隆皇帝竟然沒有把傳國玉璽交給嘉慶皇帝,後來還是劉墉和紀曉嵐苦口婆心的勸說,乾隆皇帝才萬分不捨的將玉璽交出。】
【這還不算,乾隆皇帝在禪位之後,依然居住在養心殿,而新皇帝嘉慶帝只能繼續住在王府,這叫什麼事?】
【按照慣例,只有皇帝才能住養心殿,可見乾隆帝仍然眷戀皇帝的地位。】
【對於權力,乾隆更放不下,乾隆皇帝對各個屬國的使者說:“我雖歸政皇帝,但大事仍為我辦。”】
【而嘉慶皇帝,在繼位的三年時間裡,雖然天天上朝,但只不過是一尊坐在那裡的木雕,一點兒存在感都沒有。】
【其五:好大喜功,往自己臉上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