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恐怕是沒有那麼多時間給王離了。
蒙恬估計,王離最多隻來得及奪取一半,也就是十萬北地邊軍的控制權。
而且這個數字還要有水分。
雖說軍隊行動,只認兵權不認人,但調兵只用兵權,用兵卻得靠人。
北地邊軍這些年都在蒙恬掌控之下,中高階軍官大都是蒙恬的自己人,不說跟王離對著幹,但也不會讓他用的多舒服自在。
當然,以王家在軍中的威望與能量,王離有的是辦法解決這個小問題。
不過這就又繞回到了上一個問題——時間。
王離大機率是來不及對軍隊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重整的。
再加上王離自身的水平——蒙恬不是輕視敵人,而是大澤山一戰是在讓他很難評。
雖說大澤山之敗是多方面因素迭加之下的結果,但王離的責任絕對少不了。
身為主將,能把仗打成這個德行,直接軍法處置都活該!
而掌握著大澤山之戰全部細節的蒙恬更是從中發現了王離的一個嚴重缺陷——這人根本打不了逆風仗!
縱觀大澤山之戰,王離前期的準備和安排也算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但局勢只要超出了王離的預計,他就立刻不會玩了,跟個無頭蒼蠅似的。
應變能力太差。
這種人才,不說跟趙括坐一桌,也差不多少了。
不過這種評價也不算多貶低王離,他的基礎確實紮實,排兵佈陣,安營紮寨都挑不出什麼毛病,但就是抗壓能力不能,大概是一輩子過得太順風順水了。
只能說武成侯之孫,通武侯之子的身份既成就了他,也桎梏了他。
這種選手,蒙恬實在不認為他能構成多大的威脅。
當然,這只是說王離在戰場上的表現。
但很多時候,大局並不是一兩場區域性戰爭的勝負能左右的。
一旦發生了不忍言之事,流沙……或者說整個長公子派系首要承擔的壓力很可能來自於中原地區,來自於關中,來自於兩河(河東河內)兩川(叄川潁川)兩陽(南陽淮陽)等地區。
這個時候,王離就像是一顆埋在北地大後方的雷。
一旦爆開,未必能給長公子派系造成多大的直接損失,但能引起多大的連鎖反應就不好說了。
所以蒙恬說必須優先把王離這個釘子給拔了。
腹背受敵這種事可太糟心了。
扶蘇聽完點了點頭,接著又問道,“所以蒙將軍覺得應該先下手為強,直接將其一舉殲滅?”
“這是最簡單最直接的處理方式。”蒙恬點了點頭。
“可這會導致北地邊軍的內戰啊……”扶蘇對此有些顧慮。
雖說狼族又經歷了一次重創,陳平還給提前他們安排好了一塊好啃的骨頭分散注意力,但邊境的防線還是不能少的。
狼族說起來是一個整體,實際上卻是一群比春秋時期的周王朝還鬆散細碎的群體。
冒頓手底下的部落吃了再多的肉,都不妨礙還是會有大量的部族沒有物資過冬,還是需要來中原劫掠過活。
當然,只要冒頓這個單于不下場,入侵的烈度會很有限,不必安排太多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