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是有人信的,齊魯地界上的不少儒生都認為嬴政有意親近儒家,為此激動不已呢。
不過章邯這個判斷嚴格來說也是錯的。
嬴政確實想要見見血,但是直接衝著諸子百家的根兒去的,並沒有要小聖賢莊死的意思。
他只是想逼迫這個儒家聖地徹底的站到帝國這邊,站到他這個皇帝這邊——如果對方不願意的話,他當然也不介意拿儒家開刀。
因為不瞭解內情,章邯此時才會疑惑,更為之惶恐。
他很清楚古尋和小聖賢莊之間的聯絡,皇帝莫名其妙要對儒家下手,在他看來和是個意味很明顯的政治訊號。
古尋這一次並沒有直接堵住章邯的話頭,微微嘆了口氣後回道,“皇帝要對誰動手,還需挑日子嗎?”
“況且,現在本就是他對儒家動手的最佳時機。”
儒家,當世兩大顯學之一,論聲勢比之墨家還更甚之。
哪怕是嬴政,想拿這樣的超級學派開刀也不是兩嘴一張的事。
能動墨家是因為人家真的在造反,帝國反應再大都屬於合情合理。
可儒家,一直都是最老實的,縱然鬧事也只是為了進言。
皇帝可以不採納儒家門生的進言,甚至可以覺得吵鬧而禁止他們進言,但要是因言獲罪,直接大開殺戒,那就難服悠悠眾口了。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嬴政剛剛遭遇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刺殺,甚至整個東巡車隊,上百位帝國重臣權貴都因此受到了生命威脅。
有了這個由頭,嬴政想怎麼開殺戒就能怎麼開殺戒,想對誰開刀就能對誰開刀。
你說儒家沒參與刺殺?
等皇帝開口,他們自然就參與了。
帝國講法治,可從來沒有法制,天子一言,便是事實。
況且悖逆皇帝的意志,本就是最大的罪。
聽到古尋如此,章邯的臉色更加扭曲,想要問些什麼,一番猶豫之後還是把話嚥了回去,只說道:
“大人可有其他吩咐?”
古尋擺了擺手,似乎做出了某個決定:
“你忙你的去吧。”
“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當你的影密衛統領,小聖賢莊的事和你無關。”
“不僅如此,自此以後,我這裡你也不要來了。”
“啊?章邯猛地抬起頭,實實在在被驚到了。
古尋看著他,沒有詳細解釋,只是多補了一句:
“如果皇帝沒把你派去北地,派去扶蘇的身邊,你就當自從來都只聽命於皇帝一人,忘掉扶蘇,也忘掉我。”
“這……”章邯臉色驚駭越發明顯,忍不住問道,“大人,為什麼……”
“不要問為什麼了。”古尋直接一揚手打斷他,“你是個聰明人,到了合適的時候,一切你都會明白。”
“我也相信你會做出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