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當然不希望反秦勢力有傷亡,但有人想作死誰也擋不住,他們又不是拯救蒼生的聖母。
盜蹠看著周圍的同伴,一攤手嬉笑著說道,“所以咱們沒事了?就來搞了一場失敗的刺殺?”
班大師臉色陰沉的想了一會,嘆聲說道,“貌似……除了追查一下田氏一族那邊以外,確實沒什麼可做的了。”
“這一次,是我們失算了,儒家面臨的困境,我們恐怕暫時提供不了任何幫助了。”
雪女插話說道,“古尋不可能坐視儒家陷入險境,他應該會做些什麼。”
古尋和儒家的關係,對他稍有了解的人基本都清楚,而在場的人也都清楚。
當然,瞭解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蓋聶眼眸低垂,聲音平淡的回應道,“他應該會出手,但能否奏效是個未知數。”
自助者天助之,儒家若是一心找死,古尋又能補救幾分呢?
總不能直接把趙高幹掉吧?
退一萬步說,就算幹掉了趙高,嬴政也未必就會容忍儒家,他總不能連嬴政也幹掉。
“那咱們接下來……回桑海?”盜蹠已經懶得去想儒家的事了,直接問道。
班大師未作決定,砍向其他人,“你們有什麼想法嗎?”
逍遙子撫須說道,“我應該暫時不會去桑海了。”
“天人之約將近,我該回山準備面對我那位曉夢師妹了。”
班大師聞言一拍腦袋,“對對,最近事太多,老頭子我差點都忘了天人之約了。”
“這是要事,逍遙先生自行斟酌即可,不必考慮我們。”
除逍遙子外,其他人都沒有額外的想法。
所以最後就是墨家的人和蓋聶回桑海,逍遙子和他們分道揚鑣,返回道家太乙山。
………………
兩日之後。
東巡車隊按照預計的時間,抵達了泰山區域。
至此,泰山封禪的序幕算是正式拉開。
然而有些尷尬的現實是,封禪在即,被嬴政招來的儒生卻仍然沒有討論出,究竟該怎樣進行封禪大典。
周王朝的禮制很完善,很全面,可惜的是周王朝已經失去統治能力五百餘年了。
先秦時期儲存資訊的能力非常有限,無論是竹簡還是皮革布帛,亦或者後來的紙張,都是極易損毀的。
孔子時期,封禪大典的詳細過程就以全部失落,到如今就更不用說了,也算是禮崩樂壞的一個側影吧。
當然,禮崩樂壞帶來的直接結果不是禮制消失,而是禮制分裂,就如同各國的車轍,文字,以及度量衡一樣——這些嚴格來說也算周禮的一部分吧。
所以現在這些儒生就在討論,究竟該用哪一家的‘禮’。
有的認為要用魯國傳統祭天典儀,有的認為要用楚國的,也有的認為要用齊國的。
當然,其他各國的也都有支持者。
他們的選擇沒有任何公心可言,全都是私心。
主要這事也無‘公’可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