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霧散盡,已不見人影,奧斯曼帝國軍隊丟下一大堆的屍體,跑掉了。
蒙古騎兵師請戰追擊,孫大海命令騎一師追擊,騎二師休整。畢竟蒙古騎兵師也是經過長途的急行軍才趕到這裡的。
這一次奧斯曼帝國軍隊丟下的可不止是屍體,還有大量的傷兵。經過清點,屍體八百二十三具,傷兵有三千六百零七人。
一個時辰之後,追殺出去的騎一師也回來了,他們一路砍殺了不少的人頭,只是華夏國的軍隊沒有按人頭論功行賞的慣例,所以他們也沒有計算到底砍了多少人頭,總之,一直殺到了連科蘭。
經過審問俘虜,孫大海大致知道了奧斯曼在連科蘭存有大量的戰備物資,而守在連科蘭的有五萬人,其中有三千騎兵。
這一次交戰,孫大海就消滅了他們五千人,如果要全殲他們是很難做到的,除非他們傾巢出動,前來衝陣。他們吃了一次虧,不會再貿然出來的。
“先安下營寨再說。”巴圖師長建議道。
孫大海雖然是個旅長,但是他的軍銜比兩位騎兵師長都高,兩位師長都是少將,他已經是中將軍銜了。
“我們就地安營,這裡臨近大海,方便波斯艦隊的接應。”他命令道。
巴圖師長道:“我們騎兵移動速度快,就把警戒的任務交給我們騎一師吧!”
孫大海同意:“好,你們三個團,分別放在我們的前後和左翼,特別要防備從連科蘭出來偷襲的敵人。”
巴圖令了任務,便去佈置了。
孫大海用電報向曹文詔彙報了這裡的情況之後,天色就開始黯淡了下來,這是他才感覺肚子餓了,他匆匆地吃了點東西,便躺在親兵為他鋪好的床上。
……
撒馬爾罕曹文詔的行營。
曹文詔瞭解到孫大海的情況之後,也認為連科蘭是奧斯曼軍隊的一個後勤基地,否則不會放五萬人在那裡,他指示孫大海就到堅守,等待下一步的指示。
華夏國和波斯國的聯軍在薩瓦蘭山與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對壘,如果能夠破壞他們的後勤補給線,那麼,薩瓦蘭山的敵人就會不攻自破。
曹文詔斷定,孫大海他們的行動,必定會引起薩瓦蘭山之敵的恐慌,他們很可能會派兵救援連科蘭。
打援!
曹文詔在軍事會議上提出了他的方案,打援。
打援能夠更充分地發揮熱兵器的效果,如果能夠有效地設伏,就很有可能把援軍徹底消滅。
經過軍事會議的研究,曹文詔決定把機動性強的蒙古騎兵一師和二師作為打援的主力部隊,為了能夠引蛇出洞,命令孫大海向連科蘭佯攻,迫使敵人前去援救。
敵人果然上當,派出了一支三萬人的騎兵回援。
……
連科蘭南郊,海軍陸戰旅軍營。
孫大海正在軍帳中看曹文詔的電令,並按照曹文詔的指示,親率全旅向連科蘭實施佯攻,留下騎兵師在原地待命。
連科蘭的敵人的確被打怕了,孫大海在連科蘭叫陣五天,他們都沒敢出來應戰。
當孫大海得到報告,敵人的三萬援軍已經出動之時,這才收兵回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