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島國的一系列的談判問題,高峻山都交給首輔百里沙去安排了,現在他也取消了去平戶的打算,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他打算放在科技發展上面來。
1656年3月6日,星期一。
吃過早飯之後,高峻山就讓李德容備轎,他要去農部坐班。
農部就在皇城內,他坐上皇帝專用的輦輿,來到了農部。
農部下設四個司,分別為山虞司、澤虞司、水利司、農田司。這是個四管理著華夏所有山上的、水裡的和土地上的收成。
農部部長是李部司,李部司沒有什麼文化,他是當年與紅軍友一起從神一魁那裡投靠高峻山的,為高峻山立下過不少的戰功。雖不在十大輔臣之列,但也受到高峻山的重用,一直擔任著農部尚書的職位,現在尚書已經全部改稱為部長,為的是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高峻山為李部司配備了兩個副部長,不是因為小看李部司,而是因為農部太重要了。
一個副部長是田瑞龍,農部左侍郎,崇文學院元老級的泰斗,從事基礎科學理論研究,是農業方面的資深專家;另一位是農部左侍郎李若星,他是農部副部長兼水利司司長,明朝時期在河南治水多年。
皇上的到來,驚動了這三位部級大員。
李部司把他的府衙大堂讓給了高峻山來坐。
李部司的府衙設有公案,座椅,公案上面還擺放有令籤、文房四寶、驚堂木。
大堂正上方有一塊“正大光明”的額匾,額匾下方有一屏風,屏風上繪的是山水朝陽圖。
這很有文化人的氣氛,也說明了這個李部司很會擺譜。
高峻山坐在座椅上,掃視了一眼公案上的文房四寶,上面雖然一塵不染,但也看得出,從來沒有用過。
李部司、田瑞龍和李若星侍立在兩旁。
高峻山問李部司:“今年我華夏的糧食收成有多少,你們有沒有一個預測報告?”
李部司道:“這個不好預測呀,陛下,我們都是看天吃飯的,只希望今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高峻山的眼光投向了田瑞龍:“你對今年的預期如何呀?”
田瑞龍道:“回稟陛下,從去年和前年的收成來對比,今年很有可能還是一個平年,我這裡特指的是北方。由於連年乾旱,土地的收成很低,導致很多北方農民都不願意再經營土地,情願坐在家中吃救濟。”
高峻山道:“你們農部一定要引導農民進行多種經營,要充分地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最好是設計一套獎懲制度,勤勞的就多分糧食,懶惰的就少分糧食,把乾旱地區的經濟搞活。”
李部司道:“我們一定謹遵陛下的教導。”
高峻山關切地問李若星:“海河的治理情況,目前進展如何?”
李若星答道:“回稟陛下,在軍政院的協助下,我們調動了一百個民兵師投入到了治理海河的戰鬥中,到去年年底,我們在海河流域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庫一百七十六座,修築骨幹堤防八百多里,開挖、疏浚骨幹行洪河道二十三條,初步建成蓄滯洪區五處,修建引提水工程三百餘處,發展灌溉面積二千萬畝,建成京密引水、引灤入津、引黃濟津、引灤入唐、引青濟秦、引黃濟冀等多個跨地區或跨流域調水工程,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一萬平方公里,初步建立了防洪、除澇、灌溉、供水、治汙等體系。”
對於海河的治理,高峻山很是滿意,他讚揚道:“你們在治理海河的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海河的治理,為抗禦水旱災害、發展國民經濟、保障社會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希望你們再接再厲,進一步完善海河系統工程。”
李若星道:“我們一定按照皇上的旨意辦事,把海河治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