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事局成員所乘坐的三艘輪船,一直往深海方向航行,有兩艘輪船在深夜一點的時候,在海上拋錨了,另一艘載有英國人的輪船繼續在航行,這艘輪船行駛了一個鐘之後,便開始槍殺關押的英國人。
因為這些英國人上過戰列艦,他們必須死,每隔五分鐘槍殺一個英國人,沒有任何的解釋,直接拉上甲板槍殺,然後把這個人扔進大海喂鯊魚。
一共有三十七個英國人,用去了三個多小時來槍殺這些英國人,等這艘輪船返回集合地的時候,已經是早上的八點多鐘了。
拋錨的兩艘輪船也沒有閒著,通事局的人一個個地對“武昌九號”的船員進行調查。
調查也有了初步的結果,通事局用電報向高峻山做了彙報。
正在仰光別墅等訊息的高峻山,接到了從輪船上發回來的電報,基本上了解了整個事態發展的脈絡。
停泊在金蘭灣的“武昌九號”戰列艦,是海軍部未經過申報,就擅自賣給英國商人的。該艦上除了動力系統的操作人員之外,所有人員都撤離了該艦(包括報務員、訊號兵),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鄭和一號”聯絡不上該艦的。
而留在“武昌九號”艦上的船員是接到了海軍部的命令,才留下來的,經過通事局的調查,這些人接到的命令是:將“武昌九號”開到英國的朴茨茅斯港。
通事局認為,在“武昌九號”艦上的船員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執行的是海軍部的命令。這次“武昌九號”事件的直接責任人就是海軍部。
殺掉上過“武昌九號”戰列艦的英國人,是高峻山向通事局下達的命令,高峻山又命令通事局把“武昌九號”隱藏起來,不再讓其現身。
既然“武昌九號”的船員沒有問題,高峻山命令他們返回“武昌九號”,該艦將由通事局負責監管到底,對其進行回爐改造。
緊接著,高峻山向軍政院下令,撤銷“武昌九號”事件的直接責任人,海軍部部長周文江和海軍部總參謀長潘世玉的職務,任命李九華擔任海軍部部長,李原立擔任海軍部總參謀長,李世奇擔任海軍部副部長兼海軍部後勤司司長。
這三位都是高峻山的得意門生,崇文弟子,俗稱“航海三李”。
任命下達之後,高峻山命令海軍全力搜尋“失蹤”了的“武昌九號”,這項搜查令下達到了所有的港口,這只是表面上的文章,讓英國人覺得“武昌九號”的確是“失蹤”了。
“武昌九號”事件,讓高峻山下決心更換一批老將,他提拔了一大批他的崇文弟子。
首先他讓農部部長李部司和禮部部長牛金星退養,將農部副部長田瑞龍提拔為農部部長,郭文祥提拔為禮部部長,此外又設立了一個文化教育部,簡稱文教部,部長是段復興。
他所提拔的這幾個人都是崇文弟子早期的學生,是他的得意門生,他這樣做,意在鞏固自己的地位,以免“武昌九號”類似的事件再發生。
除此之外,他加強了意識形態方面的統治,他把唐良懿、林夢官、蔣士芳三人所領導的督導處升格為軍政訓導局。
這一系列的動作,高峻山都是在仰光的別墅裡完成的,他透過電報,把一道道的命令發往京城的首輔府、軍政院和民政院,再由京城的指揮中樞去下達和完成這些任務。
十一月初,高紅兵在倫敦與英國的克倫威爾達成了一致意見,共同對荷蘭宣戰,由於季節的原因,雙方同意於第二年同時向荷蘭發動春季攻勢。
英國方面建議,馬金率領的四艘戰列艦留在英國,參與英荷第二次戰爭。
高峻山思索再三,同意了這個方案,並向英國表示,派出海軍陸戰第一師,支援英荷第二次戰爭。
此時,海軍方面也拿出了一個對東印度公司的作戰計劃,這個計劃是依靠華夏海軍的強大火力,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強攻東印度公司總部巴達維亞。
高峻山對這個方案不是很滿意,他認為這是海軍部閉門造車所炮製出來的計劃,反正現在離開戰還有幾個月的時間,高峻山決定派通事局的人去一次巴達維亞,實地摸清東印度公司的虛實再做打算。
“鄭和一號”護送三位夫人安全抵達波斯的布什爾港之後,高峻山命令“鄭和一號”加入到波斯聯合艦隊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