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五日,高峻山在太和殿召見了在京的外國人代表。
陪同高峻山一起接見的有:首輔百里沙、次輔劉鴻儒、輔政御史劉理順、禮部尚書牛金星、工部尚書呂鶴舉、商部尚書徐以顯。
在京的外國人代表來自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德國、荷蘭、英國、朝鮮、琉球、哈烈、土魯番、天方、撒馬兒罕諸國。
高峻山向為華夏做出卓越貢獻的德國友人湯若望,頒發了“華表獎”,鼓勵其為增進兩國科技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獎品是豐厚的,除了金銀之外,還給湯若望在京城內建了一套宅院。
高峻山鼓勵這些外國人在華夏做生意,允許外國人在華夏傳教,開醫館……
與此同時,高峻山向外國代表宣佈了在華夏境內所必須遵守的法規:
第一,每一使團進入華夏關隘,必須出示關文,並逐一登記,不能隨意入境,不得攜帶違禁物品入關,一經查出,全部沒收;
第二,在華夏境內從事貿易時,不得漫天要價,不得大量收購禁賣物品,如茶葉、羅綺、箭竹等,不能將熟鐵、兵器等夾帶出關;
第三,必須遵守華夏法令,不得欺壓華夏居民,不得刺探軍事情報,不得攜帶華夏人口出境。違者將被逐出華夏,並記錄在案,取消以後入境從事貿易的資格;
第四,出關時,要接受嚴格檢查,凡攜帶違禁物品者,將予以沒收。
各國代表紛紛表示尊重華夏國之規章,有些代表還表示,歡迎華夏商人去他們的國家經商。
見面會結束之後,高峻山宴請了與會代表,代表們紛紛表示,會認真遵守華夏國的法規,面對如此文雅睿智和能說幾國外語的皇帝,他們是心服口服的。
第二天,高峻山又帶領兵部尚書周世臣、軍工部尚書孫元化、工部尚書呂鶴舉,視察崇文工學院和崇文軍事學院的建設程序,這兩所學院高峻山把他們放在了城郊,一個在東郊,一個在西郊,院址是高峻山進行選定的。
而崇文文學院高峻山把他放在了皇城裡面,因為皇城內沒有了妃子和太監,有很多空出的閒地,高峻山批給了崇文文學院做校址。
高峻山是十分重視教育的,在教育方面的投資他是毫不吝嗇,除了興建三所學府之外,他還投資興建十六所小學。
就在三所學院從襄陽遷入京城之際,他又成立了翰林院,翰林院隸屬於民政院。
翰林院的職責是為皇帝起草詔書,說白了就是負責文秘工作的,還有就是負責全國的科舉考試,相當於教育部門的工作。
高峻山的官員錄用採取雙軌制,一是透過崇文學院培養人才,二是透過科舉選拔人才。
科舉只是過渡,始終會被淘汰。高峻山明白,要一步步地來,不能一下就把科舉制度取消,起碼要給十年的過渡期。
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錄取人才,給百姓創造條件,普及教育才是王道。這樣就必須在教學這方面有一個大的投資。
這些問題不需要高峻山去考慮,他只須把大的方向掌握住,向民政院傳達自己的理念,由劉理順他們去具體操作、實施即可。
民政院現在正在忙於高峻山登基的事情,他不便過多地打擾,這天,他去了民政院下面的農部,他要看一看這幾天,李部司走馬上任的工作情況。
走進農部的大院,就有人去飛報李部司,李部司連忙出來迎接,把高峻山迎進他的尚書房。
“看茶!”李部司吩咐屬下。
“李尚書,最近在忙些什麼呀?”高峻山坐下就問。
“回秦王,農部是個剛剛成立的機構,很多事情都不知從何著手,總感覺是兩眼一抹黑,什麼都看不到,還請秦王多多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