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牛金星也恰好上殿,因為他和宋獻策就在華文殿的門口候旨,所以一叫便到。
高峻山坐回寶座之上,掃視一眼眾臣,道:“人都到齊了,現在開始議事。孤現在下第一道旨,眾愛卿都聽好了:蔡芝山、百里沙、劉理順、劉鴻儒、田文居、周世臣、孫元化、徐以顯、牛金星、劉芳亮,孤拜你們十位為輔政大臣,從現在開始商議立國之事。蔡芝山現在四川,孫元化在襄陽,我已派出快馬催他們進京。”
百里沙、劉鴻儒、田文居、周世臣、徐以顯、牛金星、劉芳亮七人連忙向高峻山叩拜謝恩。
劉理順有傷在身,不能行禮,激動的淚水卻已溼透枕巾。
高峻山聲音洪亮:“現在我宣佈三項議程,請八位輔政大臣商議,商議之後由孤定奪。第一個議程,確立國號;第二個議程,確立各部尚書的人選;第三個議程,提審多爾袞。現在開始第一個議程!”
百里沙道:“秦王,臣認為以‘秦’為國號較妥,秦王起兵於秦,號‘秦王’,而以‘秦’為國號,符合古制。”
高峻山不是很滿意:“用‘秦’不是不可以,但是地方色彩太濃厚了,我們的眼光要放長遠些,我們的國號要有包容性。”
牛金星道:“秦王,可否用‘大秦’?有容乃大,這個大正暗合包容。”
田文居道:“秦與大秦沒什麼區別。我聽秦王常說,我們是華夏子民,我們就以‘華夏’為國號,這樣可好?”
劉鴻儒贊同道:“這個提議很好!”
劉理順反對道:“歷來國號都是一個字的,哪能用二個字?”
高峻山一錘定音:“我們就是要破這個例,我看華夏很好,就用華夏為國號!你們可有異議?”
數位大臣齊聲回答:“臣無異議!”
高峻山再掃視眾人一眼,停頓片刻,道:“下一個議題,人事任命。”
一聽說人事任命,眾人都興奮起來,但又有些期盼,期盼自己能夠得到一個滿意的官職。
高峻山一字一頓地宣佈:“拜,百里沙,首輔大臣,總理朝廷事務;拜,劉鴻儒,次輔大臣,兼戶部尚書。”
百里沙、劉鴻儒連忙上前跪拜謝恩:“謝主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高峻山擺擺手:“起來吧,不要給我來這一套,我不習慣。想謝恩你就把朝廷的事辦好了!”
百里沙再拜:“臣當竭盡全力!”
劉鴻儒也拜:“臣當恪盡職守!”
高峻山繼續宣佈:“首輔之下設三院。”
眾臣安靜地聆聽。
“軍政院、民政院、都察院。”高峻山又環顧了一圈,“軍政院五軍都督蔡芝山;民政院輔政御史劉理順;都察院都御史劉芳亮,副都御使馬進忠。”
劉芳亮上前拜謝道:“謝主隆恩!”
高峻山回禮道:“請起吧!”
他繼續宣佈:“軍政院下設兵部、軍工部、後勤部。兵部尚書周世臣、軍工部尚書孫元化、後勤部尚書房廷建。”
周世臣上前拜謝:“謝主隆恩!”
高峻山繼續宣佈:“民政院下設吏部、禮部、戶部、刑部、工部、農部、商部。吏部尚書田文居、禮部尚書牛金星、戶部尚書劉鴻儒、刑部尚書田芳、工部尚書呂鶴舉、農部尚書李部司、商部尚書徐以顯。”
田文居、牛金星、徐以顯上前拜謝:“謝主隆恩!”
高峻山道:“這是我華夏國的一號令,詔書由吏部擬好之後統一頒發給你們。下面將要進入第三個議程,在進入第三議程之前,我有些話要問問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