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崇禎七年(1634年)的時候,張獻忠曾自陝西平利謀劃入川,因為山川險阻,他從儀隴縣過白水川,回到陝西。其部下漢中人搖天動、黃龍等卻留在了四川。
這哥倆在四川聚集窮人搞暴動,殺掠富戶,得到窮苦人家的積極響應,參加者越來越多,逐漸成為一支較大規模的義軍武裝,為首的有十三人,打出了“搖黃十三家”的旗號。
這支人馬外出活動時,使用隱語,帶頭的被叫做“掌盤子”,骨幹人員叫“領哨”,男丁叫“毛狗”,婦女叫“婆姨”,抓人叫“帶線”,分配財物叫“攜獲”,埋伏叫“卞子”。紮營叫“度樂”,巡邏叫“落草”。
他們活動的地盤主要集中在川東、川北的山谷間,人數多達十幾萬。
當他們聽說高峻山打下了大昌,於是派人前來大昌聯絡,來大昌聯絡的人正是“搖黃十三家”的大首領袁韜,因為這時的搖黃十三家的搖天動、黃龍都已經戰死,袁韜已經是搖黃十三家的頭領。
大昌衙門內。
袁韜向高峻山拱手道:“秦王,我袁韜本是八大王的部將,聽說八大王升了天,今天秦王來到川東,我袁韜特來投靠,秦王可願接納我們搖黃十三家?”
高峻山連忙回禮:“我早聽八大王提起過袁將軍,將軍的威名如雷貫耳。八大王臨終之前還念念不忘戰鬥在川蜀之地的搖黃十三家,現在你們能夠迴歸本部,八大王的在天之靈也會為袁將軍感到高興呀!我有什麼理由拒絕接納搖黃十三家呢?”
袁韜再拜:“末將參見秦王!”
高峻山高興道:“我聽聞你們搖黃十三家在這一帶擁兵十數萬眾,今日我軍入川,有了你們的加入,那麼,拿下重慶、CD那是指日可待呀!”
袁韜提議道:“末將這就去招攬我的部下前來大昌聚會。”
“不急不急!下一步我們就要攻打夔州,你們的任務是佔領夔州附近的村鎮,給我大軍攻打夔州掃清障礙。”高峻山給搖黃十三家下達了第一道軍令。
“末將現在就此告辭,到各處去召集人馬。”
高峻山道:“看來你還真是個急性子。這幾天正下大雨呢,等雨過後,你再走不遲,這幾天,你在這裡熟悉一下我軍的各項軍紀,你既然歸來了,就一定要遵守本軍的規定。”
袁韜道:“秦王放心,我們既然來投,就一定會遵守秦王的軍規。”
高峻山點頭道:“很好,一支隊伍,如果沒有嚴明的紀律,是打不了勝仗的,你作為指揮官,更要明白這一點。”
“明白!”
“你們這次來了幾個人?”高峻山問。
“三個,還有十幾個‘毛狗’。”
“毛狗?”高峻山不明白他說什麼。
袁韜解釋道:“對不起,秦王!我們叫慣了,‘毛狗’就是男丁的意思,我們還來了十幾個親兵護衛。”
“哦,毛狗。你們今後要改一改這些不文明的稱呼,怎可以把人叫為狗呢?”
“一定改!一定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