鍊鐵廠建在東門二十里外的漢水岸邊,佔地十二畝,是由南北走向的長方形建築群組成的一個廠區,鍊鐵廠建在河邊是便於利用水資源。
一進大門,就能看到一堆堆的煤山,這些煤都是用於鍊鐵的,有許多的工人正在用小推車運送這些煤進到鍊鐵的車間。河岸邊停泊十多隻等待卸煤的大船。
廠房裡豎起高大的煙囪,裡面傳來的是叮叮噹噹的打鐵聲……
高峻山的馬車進了廠區,直接來到建在河邊的一座兩層樓建築旁邊停了下來,這裡就是高峻山要來的地方,孫元化正在路邊等著高峻山的到來。
“火老辛苦啦!”高峻山一見孫元化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候,這是出自他內心真誠的問候。
孫元化已經六十一歲,如果放在後世,是過了退休年齡的老人了,現在還在兢兢業業地為高峻山造槍造炮,頭髮也已蒼白。
“我再辛苦也值得呀!看到做出的一支支米尼槍。”孫元化興奮地說道。
“走,帶我參觀一下你是怎樣造米尼槍的!”
孫化元把高峻山帶上了二樓,他邊走邊介紹:“秦王你知道嗎?這個米尼槍最難弄的就是這個槍管了,之前我們試過很多種配方的鐵管,都不理想,擊發槍彈不到十發就報廢了。”
“哦?後來你們是怎樣解決這個難題的?”
孫元化道:“是張魁師傅送來的邠州精鋼,用這種精鋼造出來的槍管,擊發上百次槍彈,槍管都沒有任何的變形,真是鋼中之精品呀!”
高峻山想起邠州那個黑臉大漢,他家世代都是打鐵為生,打鐵手藝是祖傳的,自北宋開始就專門打造刀劍用作貢品,他家所鑄的邠州刀,鋼質精良,且不易生鏽,件件都是精品。
高峻山點頭道:“張鐵匠我知道,是邠州有名的鐵匠,他家燒煉出來的鋼都是精品,他打造出的邠州刀可是名揚天下的!”
孫元化遺憾地搖頭:“只可惜,產量太少,到現在為止我們才生產出三十四把合格的米尼槍。”
他們說著說著就上了二樓,二樓有五十步見方,在靠河流的那堵牆下有一臺水力鏜床,有三名師傅正在工作。
這部鏜床長約二十丈,寬約五丈,一頭有一隻大的木輪在旋轉,帶動著機器運轉,槍械師傅正在對槍管進行加工,一位師傅把一支槍管原材料套在機器的長杆上,然後扳動一個手柄,使得長杆旋轉起來,套在長杆中間的槍管跟著旋轉起來,併發出一陣刺耳的摩擦聲。另一個師傅在為槍管加水降溫,還有一個師傅在掌控著木輪旋轉的速度,三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高峻山注意到木輪的下方有個洞,孫元化趕緊向高峻山解說道:“在一樓有一個水車,在河水的沖刷下,不停地旋轉,然後透過木齒輪帶動上面的木輪旋轉。”
高峻山也看明不白了,他點頭稱讚:“不錯不錯,你們能夠藉助水力來使機器運轉,這是一項不小的發明呀!”
看完了這臺機器的情況,高峻山一邊下樓一邊問孫元化:“就這麼一部水力鏜床,能滿足大批次地生產嗎?”
“當然不能。我們正在加緊建造這種機器。”孫元化趨前一步,“秦王,關鍵的問題不在這裡,鋼材料太少才是我們批次生產的障礙。”
高峻山問:“你多派些能手跟著張師傅學習鍊鋼,不就解決了嗎?”
孫元化道:“我看過張師傅鍊鋼,他那種出鋼的效率太低了。”
“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