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爺叫李若星。”來福答。
府衙的人告訴他:”李若星十天前就回了息縣。”
“十天前就回去了?怎麼我們都沒見著老爺呢?他沒回家又去哪兒了呢?”來福一肚子的疑惑,牽馬出城往家趕。
這李若星何許人也?
李若星,字紫垣,河南息縣城關李家溝人,明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中進士。授知棗強縣,遷知真定府,以廉潔品德和超群才幹,被朝野所器重,因堅持彈賅奸臣魏忠賢而不得重用。
直到朱由檢即位,改元崇禎,大赦天下,李若星鹹魚翻身,起用為工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理河道。朱由檢追論他之前的功勳,進秩二品。
那麼李若星去汝陽到底有什麼事呢?
原來是這樣的。他聽說桐柏山上有賊寇出沒,並下山到了泌陽,他便告別家小前往汝陽,為的是籲請合兵反擊從桐柏山下來的賊寇,當他到了汝陽的時候,正好碰到四鎮總兵集結於此,欲往滁州。他苦口婆心籲請四鎮總兵留下來剿滅了高峻山後,再去滁州。
當汝陽大勝之後,他勸四鎮總兵繼續追擊高峻山,此時四鎮總兵的人馬損失也很大,不願再去啃高峻山這個硬骨頭,匆匆收拾一番,便往滁州開拔。
李若星不死心,他也打點行裝,準備回府另想辦法抗擊賊寇。
就在他出城不久,碰到一個從信陽來的舊屬,這人告訴他信陽駐有一支剿寇的遼兵,他聽聞,馬不停蹄奔信陽而去。
到了信陽,李若星不但見到遼東總兵祖寬,還見到了應天巡撫張國維,這兩位也是奉命前往滁州的,他們不敢在河南多停留片刻,沒有理睬李若星的籲求。
不死心的李若星前去拜見河南巡撫陳必謙,此時陳必謙正好在信陽。
“少司空大駕光臨,令寒舍蓬蓽生輝呀!”陳必謙一見到李若星便寒暄起來。
李若星拱手道:“撫軍大人,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今日是有事相求的。”
陳必謙一邊讓座一邊道:“少司空如此說令下官無地自容,下官已經聽說您四處奔走,籲請合兵,追剿賊寇之事。討賊安民,本是下官之責,少司空放心,下官一定讓祖大帥和張大人與我們聯手剿滅了高峻山。”
陳必謙果然有一套,不知他是如何說服祖寬和張國維的,反正祖寬和張國維同意了先打高峻山,然後再去滁州。
……
信陽城東,祖寬的軍營。
大帳內,祖寬正與部將商討剿賊之事。
“報——”探馬前來稟報,“高峻山的人馬涉水過了淮河,其糧草輜重卻在等候渡船。”
祖寬的副將許志強道:“大帥,此乃消滅高峻山的良機,末將請命,燒其糧草,搗其輜重……”
“呃……,”祖寬打斷了許志強的話,“許定國、湯九州、王之仁、李卑四鎮總兵,十萬之眾,也沒有消滅掉高峻山,憑我們四千關寧鐵騎就能把高峻山消滅掉?”
許志強道:“不是還有張國維的二萬人馬嗎?”
一旁的參將吳三桂道:“大帥,我有一計,可擒高峻山。”
祖寬與吳襄關係甚好,他轉向年輕的吳三桂:“長伯賢弟,請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