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歷史上最奇特的景象出現了。一臉得意笑容的皇帝領著花容失色哭哭啼啼的皇后,後面跟著一群衣冠不整,神態狼狽,甚至有些連官帽和官靴都不見了的大臣,跪在太廟前告祭大明列祖列宗在天之靈。禮部尚書張升被炮火硝煙燻得臉上黑一塊白一塊,抽搐著老臉一板一眼地念頌著祭文。
身為此次事件的罪魁禍首,秦堪滿懷愧疚的同時也很不厚道的暗中失笑,這哪是什麼皇帝大婚呀。分明像極了一幫土匪剛從山下搶來了一位壓寨夫人,而且這幫土匪渾身散發著很清新自然的烏合之眾氣質……
後面的程式進行得很順利。告祭太廟後朱厚照和夏皇后入慈寧宮拜見太皇太后和太后,兩位太后自然早已知曉正陽門外的風波,對朱厚照的胡鬧感到氣憤的同時,卻也拿他無可奈何,老朱家如今就只剩了這麼一棵獨苗,弘治帝在世時便將他寶貝得不得了,如今他已君臨天下,兩位太后深知就算訓斥他,他也不會當回事,於是只好作罷。
張太后的目光卻不肯放過殿門外恭立的秦堪,像刀子似的狠狠剜了他好幾次。
秦堪苦笑不已,訕訕摸著鼻子將頭扭到一邊,張太后目光裡的含義他自然清楚,嚴令他看緊朱厚照,不讓皇帝在大婚之日出么蛾子,可朱厚照終究還是胡鬧了一回,這等於是秦堪辜負了太后的囑託。
幸好張太后地位雖崇,但從不幹政,而且後宮也不能隨便處置官員,否則秦堪真不知自己會是什麼下場。
****************************************************************
價值觀不同決定了對同一事件的態度不同。
朱厚照對自己的大婚非常滿意,他覺得很熱鬧,而且順便將滿朝大臣捉弄了一回,發洩了許久以來對大臣們的怨念,惡氣舒出,神清氣爽。
大臣們顯然不這麼認為,好好的皇帝大婚被搞得雞飛狗跳,莊重肅穆的場合活生生成了一場鬧劇,滿殿官員被折騰得狼狽不堪,這天實在應該被記入史冊,成為大明自土木堡之變以來的第二個國恥日。
當然,令大臣們更加氣憤的是朱厚照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態度。
當日奉天殿大宴群臣,宴會氣氛非常冷清,大臣們一個個鐵青著臉,憋著怒火仰著脖子喝悶酒,幾名脾氣火爆的言官好幾次想拍案而起,終被新任右都御史史琳用嚴厲的目光制止住了。
宴席不歡而散,夏皇后也在新婚第一日嚐到了被冷落的滋味。
朱厚照在宴席上大醉,也不知是真醉還是假醉,被抬回坤寧宮後呼呼大睡,碰都沒碰夏皇后一下。
…………
…………
朱厚照在奉天殿內設宴的同時,劉瑾坐在司禮監內臉色鐵青,渾身氣得直哆嗦。
皇帝大喜之日,劉瑾卻得到一個很不喜的訊息。
王守仁出京遠赴貴州龍場,劉瑾派出去刺殺他的十餘名刺客緊跟其後,卻一直如同石沉大海,沒有訊息傳回。
直到今日,派出去尋訪的第二批人剛剛回到京師,他們帶回來了十八顆血跡未乾的頭顱,十八名刺客的頭顱一個不少,全部在河南開封府外的官道邊一字擺開。
顯然,這不是王守仁乾的,朝中有能力而且有膽子與他劉瑾作對的,只有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