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遊戲競技>我的女朋友是九叔傳人> 第一百四十五章 差距所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五章 差距所在 (2 / 2)

谷封神的結構好,明暗兩線,明線武王伐紂,暗線闡戳撕比,西方教趁機打劫。這種明暗線設定,是現代鬥法類網文的常見模式。

西遊和封神走的兩條路,西遊賣點是我們老戲骨,表演細膩。封神賣點是我們有特效有情節,華麗壯觀。

《封神演義》不論是書還是電視劇,其本質只是神話故事,而且看起來就像是一本流水爽文,還是坐實抄襲的爽文。

故事是好故事,腦洞開的也大,只是筆力不足,它更像是一個框架,一本大綱,沒血沒肉,只有故事線。

假如把這些人物、劇情鋪開了寫,再加點諷刺和影射,效果將會完全不同。

雖說不足以進入超頂級的書列,《封神》依舊是神話故事中的神作,但和“四大名著”相比,還是少了很多東西。

第一點,人物刻畫不夠豐滿,只是浮於表面的長相和打扮,人性的複雜完全看不到。

第二點,現實意義不夠深刻,或許說沒啥現實意義。即看不到社會的醜陋和美好,也看不到人性的陰暗和光輝,能夠引發人們討論的只有“戰鬥力和法寶”。

第三點,人物行為毫無動機,毫無邏輯,全靠一句“道友請留步”“欺我碧遊宮無人”,就好像是黑社會里葫蘆娃救爺爺。

你們可是修仙得道的呀,幾句話就讓你們前赴後繼的去尋劫,這智商活該被算計。

第四點,劇情流水賬一般,整個劇情都是一個套路,截教的人掛了就騙一個人來報仇,闡教的人不行了就找一個人來幫忙,接著截教的人掛,如此往復迴圈。

能夠讓人記住的只有法寶、法術和神仙體系。“武王伐紂”只能算的上是一個坑,坑仙的坑。

所以祝守一覺得如果四大名著要擴充套件的話,寧可選“聊齋”都不會選“封神”。

在總結一番,封神稱不上是名著還是有四個理由。

其一,抄襲。封神大量的抄襲西遊。比如《西遊記》中赤腳大仙獻給佛祖棗梨時有詩:大仙赤腳棗梨香,敬獻彌陀壽算長。七寶蓮臺山樣穩,千金花座錦般妝。壽同天地言非謬,福比洪波話豈狂。福壽如期真個是,清閒極樂那西方。

這首詩被《封神演義》抄到了準提道人出場:大仙赤腳棗梨香,足踏詳雲更異常。十二蓮臺演法寶,八德池邊現白光。壽同天地言非謬,福經洪波話豈狂。修成舍利名胎息,清閒極樂是西方。

封神演義裡抄就算了,而且還抄的這麼不認真,西遊記裡那首詩是赤腳大仙敬獻棗梨,符合場景的,而封神演義裡的“大仙赤腳棗梨香”是什麼鬼。這樣生搬硬套的情況在封神演義裡數不勝數。

其二,人物性格千篇一律。四大名著裡無論是群像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還是以取經四人組為主的西遊記,比較重要的人物大多都是性格分明,甚讓人較為印象深刻的就有幾十個。而封神演義呢,人物性格千篇一律,刻畫比較好的就哪吒寥寥幾個,甚至連重中之重的姜子牙,你能知道他的性格是怎樣的嗎,和別人有區別嗎?

其三,情節大量雷同。就舉個例子,截教佈置十絕陣,闡教去破陣,第一次是先派炮灰送死,然後高手破陣,聞仲大怒欲追被攔下,說只破了一陣還剩九陣,然後二陣、三陣等等都是這個套路,一點變化都沒有,簡直是隻寫了一個,複製貼上了九次。

反觀三國演義,行軍打戰一共寫了37次火攻,沒有一次雷同。火燒赤壁、火山博望坡、火燒連營、火燒藤甲軍等等寫的是相當精彩,各有各的特點。

其四,也就是祝守一最不喜歡的宿命論。這裡說宿命論並不是批判它封建糟粕,而是討論文學性。紂王調戲女媧,氣的女媧想殺他,但是紂王明顯不能死,作者想不出很好的辦法,那怎麼辦,就推說紂王還不到死的時候。破十絕陣時,作者要讓文章有矛盾,每次都先派個炮灰,但是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就又只能說炮灰命該如此。書裡面一有要解釋的時候,就說是宿命,這就像是起點系統文一樣,作者寫不下去了,就讓系統派個任務。主角為什麼要做這個呢,是系統讓乾的,這是非常不講道理的,毫無邏輯性的。作為商業性,這麼寫無可厚非,畢竟作者要賺錢嘛,但是討論文學性,這麼寫就落了下乘。

祝守一始終覺得名著必須是反映華夏的歷史,或是值得大家學習深思的,或是反映深刻哲理的永世流傳的經典著作,而《封神演義》只是反映了中國歷史上的其中一個朝代商朝的興衰,並沒有四大名著的影響,所以可能沒被列入。

從名氣上來講,封神榜幾乎可以和西遊記他們並列四大名著,然而從藝術上講,它不但和四大名著差距甚遠,就連四大名著以外的很多作品也在其之上,其內容過於側重於神仙鬥法,對事件和人物的描寫功力都不如四大名著,而且瀰漫著嚴重的簡直無厘頭的宿命論,比如為了破解十絕陣,神仙們派出了十個弟子,可是在這之前,神仙們已經知道這十個人破解不了,肯定會死,但是仍然派他們去,並且說,這是他們的命,命中該他們都死掉。

語言上封神榜也和四大名著的水平差距很遠,西遊的詼諧,三國的凝練,水滸的生動,紅樓的精準,都是封神榜拿不出可以與之匹敵的。研究封神榜的文學家,數量和質量也不能和四大名著比,也不能和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等作品比。借用研究者的話來說:封神榜偏於敘事而略於寫人;寫人是注重其神性而忽略其人性,名目繁多的法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性;寫人性時也有誇張和絕對化的傾向;有個性的人物也未能“從一而終”;書中多數人缺乏現實生活基礎,人物行為缺乏必要交代。這樣一來造成人物性格不夠明朗,場面描寫流於程式,情節頗多雷同。

甚至於《封神演義》的部分語言不是剽竊前人就是文筆拙劣。目前很多文學專家還在爭論,封神榜是開創性的佳作,還是拙劣的宗教作品?所以,一個藝術性方面還不能得到一致肯定,甚至是否值得我們研究都存在爭議的,自然是無法拿來和四大名著比較的因為封神榜不符合高層統治者的意願,《封神演義》寫的是一個王朝推翻另一個王朝的故事,這顯然是任何一個統治者都不願看到的下場!而四大名著裡,即使是《水滸傳》這樣的農民起義最後還是迴歸了政府,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所以祝守一覺得,無需多言,這便是其與名著具有的差異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