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既如此,你便親自手書一封,送於張世傑吧。”
想要利用其外甥來勸降張世傑,只可惜,這封親筆信寄出去之後,直接就被張世傑給撕了。
之後張弘範又用張世傑的外甥勸降了兩次,甚至直接將此人帶到戰場上,當著張世傑的面,開口勸降。
但三次勸降,最終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對於這最後的結果,張弘範好像並沒有感覺有太多的失望。
因為在事前,他就已經預料到會是如此。
張世傑不是一個會投降的人。
既然依舊招降不能,那就只能繼續強攻了。
同時,隨著元軍的不斷進攻,崖山之上的宋朝軍民,生活也是越發艱難。
即便是皇帝的生活都過得極為悽苦,每日三場,最好也不過就是些野菜,清粥罷了。
“張大人,我們現在這麼辦?”
一些宋朝官員,更是面色複雜的看向張世傑,他們沒有辦法。
對此,張世傑面色難看,但依舊堅定的說道。
“即便是死,也要和元軍戰到最後一人。”
張世傑沒有投降的意思,就算是到了眼下的這個時候,張世傑依舊還是要死戰不退。
雙方對峙,糾纏,一直到祥興二年也就是公元一千二百七十九年二月六日癸未。
張弘範終於發起了最後的猛攻,元軍中有人建議先用火炮攻擊,打破宋軍的陣型。
不過張弘範認為火炮打亂宋軍的一字陣型,反而是令其容易撤退,隨即沒有應允。
次日,張弘範將元軍軍分為四個部份,宋軍的東,南,北三面皆駐一軍。
張弘範則自領一軍與宋軍相戰裡餘,並以奏樂為總攻訊號。
元軍的假裝奏樂,宋軍聽後果然以為元軍正在宴會,稍微放鬆戒備。
趁著宋軍放鬆防備的時候,正午時分,張弘範的水師於正面進攻,接著用布遮蔽預先建成並埋下伏兵的船樓,在漫天箭矢的掩護下駛近宋船。
兩邊船艦快速拉近距離,段段時間元軍就連破七艘宋船。
完全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此戰的進行十分順利,面對早有準備的援軍,宋軍大敗,元軍一路打到宋軍中央。
此戰進行到這個時候,宋軍可以說已經是回天乏術了。
畢竟他們本就是一支孤軍,如今如此大敗,陣型被破,就算是想要防守,也很難了。
可以說這時候的宋軍,根本就沒有了繼續抵擋援軍進攻的能力。
大勢已去,眼看著元軍不斷畢竟中央的皇帝龍舟。
此時小皇帝趙昺就站在龍舟之上,一旁則是時年四十三歲的陸秀夫。
眼見無法突圍,且元軍越來越近,陸秀夫看向小皇帝,苦澀說道。
“陛下,臣願隨陛下赴死,即便身死也絕不多元軍的俘虜。”
最後關頭,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趙昺跳入海中。
即便是死,也不能落在元軍的手上,當年的靖康之恥,已經讓所有宋人顏面無光了,大宋不能再有第二次靖康之恥。
隨著陸秀夫和皇帝的跳海自盡,在場的眾多宋朝軍民,也是一個個的跳入海中,慷慨赴死。
(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