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聽完秦天說的這些之後,點了點頭,道:“西涼王言之有理,那我們就按照西涼王所說的來定策吧,接下來,我們一個個的商量這些事情。”
“首先就是與民休養生息,對於此,大家可有什麼要說的?”
李承乾詢問,一眾官員就又說了起來。
“聖上,如今我大唐各種農作物很多,如果這些農作物可以推廣開來的話,對於提供百姓的生活水平是很有幫助的。”
“不錯,玉米,花生,小麥,大米這些農作物,我大唐都要去種,這樣,不讓耕地閒著,百姓可就要增收了啊,百姓增收,百姓的日子自然也就好過了。”
“不錯,除了各種農作物外,我們還應該減免一些百姓的賦稅,朝廷掌握著一些影響民生的東西,比如鹽鐵之類的,這些東西都是高利潤,我們應該透過這些來充足我們的國庫,而不能從百姓手裡進行壓榨。”
一個國家想要好好的發展下去,賦稅的徵收是少不了的,但為了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質量,減少他們的賦稅也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說,一些有錢的商人收入高,那可以從他們那裡多增收一些,普通百姓可能一日三餐都有點困難,那自然是不能過多徵收他們的賦稅的,甚至都應該直接減免他的賦稅。
當然,除此之外,國家也會經營一些產業,這些產業所產生的利潤,可能比徵收賦稅要多,如果朝廷能夠多進行一些這樣的產業,那基本上就不需要百姓的賦稅了。
這種情況,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國企,這個看起來對於一些經濟的發展不是什麼好事,但對於減免百姓的一些賦稅,增加朝廷的收入,卻是很有幫助的。
朝中的這些官員,很多都是此前依附李承乾的,如今他們可都憋著一口氣,想要把大唐好好的建設一下,所以他們都很積極。
與民休養生息的一些情況,群臣很快就商量了一個不錯的方針和思路來。
當然,秦天站在旁邊,對於一些可能有問題的提議,也會做一些更正,他要確保這些方針和策略都是可行的,不能違背了現實情況,必須實事求是,他們不能把事情想的太困難,也不能把事情想的太容易。
把事情想的太困難了,會打擊百姓的積極性,把事情想的太容易,又會讓人滋生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這些後果對於大唐來說,都是很嚴重的。
這個說完,接下來就說起了軍事上。
“聖上,經過這場叛亂,我們應該吃一塹長一智,各路藩王可以擁有兵馬,但他們的兵馬必須控制在五萬才行,絕對不能多了,而且,這些藩王也不能一直待在一個地方不懂,幾年之內,要讓他們換一下封地,如此的話,他們就沒有辦法在自己的封地興風作浪了。”
討論起軍事的時候,一名文官站出來說了這麼一句話,他覺得按照自己的這個想法去做,大唐永遠都不會出現叛亂之患。
只不過他這樣說完之後,不少官員都忍不住呵呵一笑,對這個官員的提議有點嗤之以鼻。
聽起來,這個藩王換封地的辦法挺不錯的,但在他們看來,卻是最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