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兵不敢相信新羅國竟然守住了城池,而且是輕而易舉守住了城池。
他們在下面不停的攻城,最後死傷了幾千人,也沒能把那塢城給攻破,甚至靠近都沒有靠近。
而如果他們一直這樣攻下去的話,他們只怕會慢慢的耗死在這裡吧?
退兵之後,麻生太君的臉色不怎麼好看。
“怎麼辦,怎麼辦?”
他來回的走著,嘴裡不停的問著這個問題,旁邊站著其他一些將軍,他們相互張望,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許久之後,才終於有一個人站了出來:“將軍,我們的情況並不算特別的糟糕,在我看來,我們之所以沒能攻下塢城,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攻城工具不怎麼樣,我們不妨抓一些這裡的百姓,詢問一下他們這個國家是如何攻城的,然後我們弄來一些工具,到時候再試一下,說不定能夠成功。”
學習,這些倭兵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學習使人進步。
當他們遇到了困難的時候,他們才會想起來學習。
麻生太君從來都不覺得他們是笨的,現在也不覺得,不過,他又覺得這並不影響他們對於新羅國的學習,當然,他們現在仍然覺得這裡就是大唐。
倭國這邊攻城不利,高句麗和百濟這邊,在他們來到邊城之後,也立馬對新羅國發動了攻擊。
不過,新羅國兵馬據城以守,並不出城與之一戰,而他們的兵馬雖然比新羅國的多,但也並沒有多很多,所以新羅國堅守一段時間,肯定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新羅國三面受敵,不過此時情況還沒有特別的糟糕。
秦天帶著兵馬已經離開了十來天,現在還在趕往遼城的途中。
而此時的遼城,薛仁貴在接到秦天的命令之後,便很快集結了兩萬兵馬,渡過遼水之後,向高句麗的邊城趕去。
高句麗的邊城叫凰城,是高句麗數得著的一個大城,沒有戰事的時候,靠著遼水之便,發展的十分繁茂,而因為這個城池與大唐靠的比較近,高句麗這邊,不僅派了得力大將胡威風鎮守,而且還專門調集了三萬兵馬鎮守城池。
胡威風在得知薛仁貴領兵趕來之後,眼眸微微一凝,不過,他並沒有怎麼緊張或者害怕,他反而有點興奮。
“哈哈,好啊,本將軍早就想跟大唐最新崛起的武將薛仁貴比試一下,看看到底誰更厲害。”
胡威風是最近幾年在高句麗崛起的一名武將,他並沒有參加當初大唐攻打高句麗的那場戰事,所以對於薛仁貴一箭射瞎林無為的事情,他也只是聽說。
而對於此事,他一直都引為遺憾,也把薛仁貴當成了自己的宿敵,他覺得自己早晚有一天,都會跟薛仁貴來一場生死之戰。
如今,薛仁貴的到來,讓他很興奮,覺得機會終於來了。
薛仁貴帶著兩萬兵馬渡過遼水,很快來到了凰城。
他們來到凰城之後,並沒有急著進攻,而是在凰城外安營紮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