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秦叔寶已經是門神了,在大唐百姓的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說是十分的高的,若是再讓他的名次靠前,那也會產生一些危險。
李世民提防武將,那是不容人質疑的,尉遲恭雖說也是門神,但最近幾年比較老實,讓他的名次靠前一點也無妨。
再有就是,秦叔寶是帥才,他可以當元帥領兵打仗,尉遲恭相對魯莽一點,只能當將才。
相比較下,將才的威脅肯定是要小於帥才的。
想到這些之後,李績自然也就想明白了。
而對於這個,此時的秦叔寶並沒有任何怨言,直接就領了下來謝恩,顯然也他已經看出了一些端倪來。
父子兩人都入凌煙閣,已經很不一般了,要是都靠前,那不得被人給盯死啊。
人嘛,有時候低調一點,並非什麼壞事。
只要李世民不殺他們這些功臣,他秦叔寶能有今天這般的榮耀,就已經很滿足了。
有關凌煙閣的事情,群臣陸陸續續的說了很多,所以也用去了早朝上的不少時間。
等這件事情說完的時候,已經臨近正午了。
今天的長安城出了太陽,陽光照過來的時候,有點和煦,大殿上有一道投影射來。
李世民看了一眼群臣,問道:“諸位愛卿可還有什麼事情,沒有事情,就退朝了。”
第一次上早朝,讓人莫名的有點不適應,到了中午,就想回去休息,不僅群臣如此,就是李世民也這樣,過年這幾天,養懶了啊。
不過,李世民詢問之後,立馬就有一名官員站了出來,道:“聖上,馬上就要科舉考試了,但如今有關科舉考試的事情,還沒有定下,誰負責此時,誰是主考官,如此等等,都沒有選定,今年春來的會早一些,一個月後,科舉考試就要開始,臣覺得,這負責的人員,應該儘早定下的好。”
科舉考試,一向都是朝廷的大事,相關負責人員早早定下,的確對大唐來說是好事,這個官員提出這個事情後,朝中的不少人也都覺得有道理。
而他們在覺得有道理的同時,也都有些激動,特別是朝中的那些翰林院的文官,更是如此,因為一般情況下,主考官啊,福考官什麼的,都出自翰林院。
而在翰林院的這些人,想要在朝中更有聲望,甚至去三省六部任職,甚至是做到宰相,都需要在朝中有一定的勢力才行。
而作為主考官,將那些新科進士攬入自己麾下,無疑是幫他們匯聚勢力最好的辦法。
他們這些人對於主考官這個位置,勢在必得。
一眾人嘀嘀咕咕的說著,都覺得應該早早定下,李世民見此,點了點頭:“諸位愛卿說的及時,科舉考試乃是我大唐的重要事情,儘早定下,可安天下士子之心啊,不過我們也不用太過著急,今天就不說這個了,明天早朝,我們再商議此事,看看將這件事情交給何人比較合適。”
已經快中午了,李世民還真沒有精氣神跟這些人耗下去,而且,科舉考試雖是大事,但也並非急到必須立馬定下的地步,所以推到明天也沒有什麼不可。
李世民這樣說,朝中的那些人誰敢反對?
他們相互張望之後,也只能點頭,而他們知道,明天的早朝,勢必會有一場辯論。
朝中的不同勢力,都想要拉攏到新科進士,如此的話,他們肯定是要推薦自己的人來擔任主考官的,僧多粥少,不搶怎麼能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