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下了三天,整個長安城都彷彿要被這秋雨瀰漫。
而在這秋雨之中,李元景的幾道密信被人悄悄送出了長安城。
緊接著,這幾道密信就送到了大唐的幾位藩王手裡。
大唐有藩王十幾個,異姓王本來有三個,後來死了一個羅藝,還有兩個。
李元景的密信,送給了五個李姓藩王。
這幾個藩王,都是平日裡跟李元景有勾結的,同時也極具野心的人。
他們的兵馬眾多,加起來有二十萬兵馬之眾。
這些藩王離長安城的距離並不算遠,都是特別近的,如果他們起兵的話,最多一個月,便可直奔長安城下。
而且,他們極少會遇到阻攔,因為他們以前,就是起到保護長安城的作用,他們是長安城的屏障。
如今,屏障都要造反的話,誰還能攔住他們?
這是李元景蟄伏十來年的結果,他要做,就要做一場大的。
哪怕沒有火藥這樣的利器,他也要讓自己謀事的成功性增加。
秋風肆虐,幾位藩王得到了李元景的信後,思慮了片刻,而後便沒有再怎麼遲疑,約定九月九,一同起兵,向長安城進發。
時已八月底,離九月九也只十來天的時間。
長安城這裡,秋雨過後,便更添了一層寒意來。
長安城的百姓依舊忙碌著自己的事情,東西兩人繁花似錦。
皇宮之中,李世民與群臣處理事情,日理萬機。
似乎誰都沒有想到,大唐已經有些風雨飄搖了。
二十萬兵馬,足以踏碎山河。
而長安城這裡,有兵馬十萬。
這些年,李世民聽從李靖建議,已經在大規模的訓練兵馬了,畢竟他想要去高句麗報仇雪恨嘛,不過到目前為止,李世民手裡的兵馬,也才不過二十萬。
不過雖說有二十萬兵馬,但駐守京城的,只有十萬兵馬,其他的,要麼被派去了外地,要麼就是鎮守邊關去了。
十萬兵馬鎮守長安城,在李世民看來足夠了,所以倒也沒有想過再加派人手什麼的。
當然,天下的兵馬,都歸李世民調遣,若長安城有事,外面的藩王是要來勤王的,關鍵就看這些人聽不聽李世民的安排了。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便是九月九。
九月九,重陽節,登上無故人。
李世民並沒有登山。
寒意更濃的長安城,卻是人流湧動,歸鄉的遊子,奔波的行人。
他們也只是像往年那樣,做著本就應該是這樣做的事情。
他們並沒有想到,危險會突然來臨。
而就在長安城這裡一切如舊的時候,其他地方的兵馬,卻是齊齊的向長安城這邊進發。
領頭的,是李世民的一個叔叔,名叫李雄凱,他當年被李淵封為祁王。
他年齡長,輩分高,兵馬強壯,是其他藩王推出來的領袖。
而除了這些滋味,祁王之所以能夠成為領袖,還因為他手裡有一個人。
李元景送給他的,那個假的李建成的兒子李承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