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兵馬浩浩蕩蕩的向慶州城趕去。
而就在他們趕往慶州城的時候,崔仙之已經得到了訊息。
聽聞崔劍十派了四萬兵馬前來攻打慶州城,崔仙之頓時就有點緊張起來。
四萬兵馬並不算多,但他的慶州城卻只有一萬兵馬,一萬兵馬想要攔住四萬兵馬的攻城,只怕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為此,崔仙之立馬把朝中群臣召集了來。
“諸位愛卿,崔劍十派兵前來攻打我慶州城,我慶州一萬兵馬,可阻擋他們多久?”
崔仙之詢問,朝中群臣相互張望。
許久之後,才有人站出來道:“國王陛下,我新羅雖有城池之利,但崔劍十的四萬兵馬,也不是好應付的,臣以為,我們只怕支撐不了多久。”
一名官員站出來後,其他官員也都陸陸續續的站了出來。
“國王陛下,一萬兵馬的確支撐不了多久,臣以為應該儘快把金將軍從安市城那邊撤離回來。”
“國王陛下,臣也以為我們支撐不了多久,若是慶州失守,我新羅國可就完了,把金將軍撤離回來吧。”
“…………”
朝中的這些官員,並不在乎他們能不能滅掉高句麗,也不在乎他們能不能攻下安市城,他們只在乎他們是不是安全的。
所以相比較下,就算他們的一萬兵馬能夠支撐很久,他們也更傾向於把金江的兵馬調回來,這樣,他們的安全才會更有保證。
一眾官員都傾向於把金江調回來,崔仙之眼眸微凝。
他不知道自己的一萬兵馬可以支撐多久,但他這個人更傾向於有把握的事情。
如果金江不調回來,他新羅國勢必會被攻破,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而如果金江回來,必可擊退崔劍十兵馬,而他慶州城也就可以保下來了。
慶州城保下了,新羅國就保下了。
只是,如今金江正與唐軍聯手攻打安市城,他若讓金江退兵,唐軍會不會生氣?
群臣還在說著,崔仙之思慮片刻之後,立馬吩咐道:“派人給金江傳信,讓金江帶兵撤離,速回慶州救駕,還有,派人去一趟唐軍大營,向唐軍說明情況。”
崔仙之還是決定先保下新羅國,只要保下了新羅國,以後有的是機會滅掉高句麗以及百濟。
當然,他要滅掉這兩個國家的前提,自然是要與唐國保持親密的關係,以後繼續借用唐軍的力量,所以他要派人去唐軍大營,把情況跟唐軍說一下。
崔仙之吩咐下去之後,立馬就有人向安市城這邊趕了去。
秋風越來越緊,就在崔仙之的使者趕往安市城的時候,崔劍十的兵馬已經來到了慶州城下。
因為知道崔仙之已經派人去讓金江退兵,所以他們趕來之後,並沒有急著攻城,而是作勢攻城。
本來,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解安市城之圍,所以,只要金江肯退兵就行了,金江退兵,他們就不用真的攻城了。
畢竟,真的攻城,折損勢必十分嚴重啊。
安市城這邊,崔仙之的使者最先來到了金江的軍營。
而此時的金江,正在發愁,或者說,正在暗自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