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之後,天氣一天冷似一天。
大唐派往周邊各國的信使已經陸陸續續的離開了。
十天之後,離大唐很近的吐谷渾國王慕容伏允已經街道了大唐的詔書。
看到詔書的時候,慕容伏允神色顯得有些猙獰。
“諸位愛卿,對於此事,你們有什麼看法沒有?”
慕容伏允詢問,朝中群臣相互張望,緊接著就有人站了出來。
“國王陛下,大唐竟然用詔書來讓我們去朝貢,這不是明顯逼我們承認他們宗主國的意思嗎,臣以為,不能去。”
“沒錯,我吐谷渾好歹也是不小的國家,大唐這個樣子,簡直太不給我們吐谷渾面子了,我們不去朝貢。”
“沒錯,沒錯,不去朝貢,大唐真以為自己是誰了啊,我們不去攻打他們就已經很不錯了。”
“…………”
吐谷渾的人相對來說還是很彪悍的,雖然屢次敗給大唐,但他們還真的不願意承認大唐的宗主國地位。
所以,很多大臣都不主張去大唐朝貢。
不過就在群臣這樣義憤填膺的時候,一名老臣站了出來:“聖上,此事要三思啊。”
“哦,愛卿有什麼建議嗎?”
“不敢,只是老臣覺得,我吐谷渾緊鄰著大唐,如果不給大唐面子,大唐想要立威的話,首選物件,只怕是我們吐谷渾啊,不過給大唐一點面子而已,我們又不損失什麼,犯不著冒險。”
說到這裡,這個老臣又沉吟了一下,隨即才又繼續說道:“如今大唐兵力強盛,我吐谷渾比之突厥如何?”
這個老臣的這話說出之後,大殿之上就安靜了下來。
他們吐谷渾的確強悍,但跟突厥比卻還是差遠了的。
大唐連突厥都能滅了,那要滅他們吐谷渾應該也不是什麼難事吧?
如果就因為一點面子的事情跟大唐鬧翻,以至於遭到滅頂之災,這可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
大家都把目光投降了慕容伏允,慕容伏允思慮片刻,道:“愛卿言之有理,不過面子罷了,小事,過年之後,就派人出使長安吧。”
慕容伏允相對來說還是很年輕的,也有一定的魄力,不過他更為理智和謹慎,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為了吐谷渾,他自然是可以選擇隱忍的。
吐谷渾這邊因為離大唐太近,擔心被大唐侵擾,所以選擇低頭,準備朝貢。
與此同時,離吐谷渾很近的吐蕃,也接到了大唐的詔書。
此時,吐蕃的贊普是松贊干布,他才不過十三歲。
大唐詔令下達,松贊干布隨即把朝中一些大臣召集了來。
而這些大臣當中,以他的叔父論科耳和宰相尚囊為尊。
議事廳內,十三歲的松贊干布有著他這個年齡所沒有的沉穩,他看了一眼眾人,而後把大唐的詔書拿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