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覺得高士廉有點無理取鬧。
的確,楊政道的逃亡,讓滅掉後隋這件事情看起來不是那麼的完美,但滅掉後隋之功,卻也不是隨便就能夠被抹滅的啊。
所以高士廉讓懲罰秦天,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群臣這樣說著,李世民擺了擺手,道:“好了,此事不用再議了,朕心裡有數,等秦天回來之後再說。”
李世民並不打算懲罰秦天,但也不會就這麼把事情給直接反駁過去,表示不在乎。
帝王心術,在這個時候起了作用。
的確,秦天立了功勞,但越是立了功勞,就越發的會讓天子忌憚,李世民少不得要敲打一下秦天,而私放楊政道之嫌疑,正好是一個可以被他利用的事情。
所以,這件事情他暫時不做評價,等秦天回來之後再說。
當然,他也有一點給高士廉面子的意思。
到底,高士廉是大唐攻城,又是長孫皇后的舅舅,怎麼說,這個面子都是得給他一點的。
李世民這樣說完,朝中群臣才沒有繼續說下去。
但高士廉卻是有點不依不饒,道:“聖上,還有一件事情,臣要說一下,如今,後隋和梁國已經被滅了,何不趁著士氣旺盛,直接攻上草原,滅掉突厥,幹嘛還要等開春之後,這樣的話,太浪費糧草了。”
這話出口,群臣相互張望,不少人也都覺得奇怪,既然打仗,那就雷厲風行一些啊,何須等著?
不過,高士廉說完之後,李世民卻是擺了擺手:“此事李靖他們做的是對的。”
到底,李世民是馬背上的天子,知道這仗該怎麼打,所以不會被高士廉的話給迷惑了。
“眼看就要入冬,北方的天氣比我們長安城還要寒冷,而我唐軍,大部分人都是中原腹地百姓,甚至是南方人,他們如何能夠承受得住北方之寒,如此握不住兵器,這仗還怎麼打?”
李世民這樣說完之後,朝中群臣已經明白過來了。
“聖上說的及時啊,我們在長安城都覺得冷的受不了,更別說是邊關將士了,這仗要打的有把握,必須等啊。”
“就是,就是,今年我們大唐的糧食大豐收,也不差那幾個月的糧草。”
“沒錯,開春之後再打最好了。”
“…………”
群臣都這樣說,那高士廉也就不能再說什麼了,他要是再說,只怕就要被人取笑,說他不懂怎麼打仗了,而他,剛剛才說了秦天不會打仗。
長安城的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轉眼入冬。
草原的冬天冷的出奇,哪怕剛入冬,也是冷的讓人有點受不了。
整個草原,放眼望去,全是一片枯黃,這個時候,連牧羊的人都已經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