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和大豆收了回來。
但在這樣一個豐收的季節,沒有幾個人是能閒著的。
秦家的下人已經很多了,但在這樣的農忙時節,人還是顯得有點不夠用。
彈棉花的就不說了,都是秦家村的人,但豆子收回來後要脫籽,這也是很需要人的。
而除了這些收回家的,那些田地也需要犁一下了。
在種上小麥之前,田地不犁一下是不行的,不然小麥長勢不好,下一年的收成也可能不好。
秦天一開始並沒有想到這個。
是這天他見自己的姐姐秦飛燕讓人調集下人去犁地,他才發現這個問題。
“姐,犁地去這麼早嗎?”現在才不過剛豐收,在秦天看來,種小麥之前去犁地就行了吧?
“已經不早了,我們有差不多兩千多畝地了,這麼多地,就算有幾十頭牛,也得花上幾天才能夠犁一遍的,芒種之後就要種小麥了,能不抓緊嗎?”
秦飛燕對於種莊稼還是很在行的,秦天聽完之後,多少也瞭解了。
地多人少,犁地又慢,必須儘早開始啊。
秦天點點頭後,便也跟著秦飛燕去了地裡。
他們秦家的兩千多畝地,並沒有在一個地方,東一片西一片的,特別的亂,所以這也為他們浪費了不少時間。
到了地裡後,已經有下人從秦家莊園把犁地的犁給運了來,那是一種十分笨重的犁,入地之後,會越來越深,想要翻一下的話,得好幾個人抬才行。
掉頭也特別的麻煩,也需要幾個人。
那些下人在地裡犁著的時候,秦天站在地頭是越看越覺得這東西笨拙。
前世的時候,他也有見過農村的那種犁地的老古董,但是他見到的,好像一個人就能夠操作吧,怎麼唐朝的犁這麼笨重?
秦天在腦子裡搜尋了一下,很快發現了原因。
原來,這個時候唐朝的犁還是短轅犁,這種犁相對來說更加的笨拙,而且犁地的時候不夠靈活,無法控制深淺。
唐後期的時候,才出現曲轅犁,這種犁相對來說就解決了短轅犁,或者是直轅犁一些缺點,讓犁地變的更為快捷和有效率了一些。
宋朝的時候,人們在曲轅犁的基礎上又進行改造,這才終於成為了後世他見到的那種犁地的東西。
如果用改造好的曲轅犁犁地的話,效率差不多能夠提高兩倍。
瞭解到這些後,秦天也沒有在田地裡繼續帶著,回到府上後,便開始動手製作改良版的曲轅犁。
這東西有十一個部件組成,相對來說是比較繁瑣的,不過有金手指,對秦天來說也不算什麼,所以回到府上後沒多久,他就做出了一個曲轅犁。
接著,他立馬派人召集大量工匠,讓他們按照自己說的,開始瘋狂的製作。
與此同時,他又急匆匆的去了秦王府。
有些東西,秦天是可以拿來賺錢的,比如說小雞的孵化啊,彈棉花等等,因為這些並不會影響百姓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