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大喜啊大喜,現在馬騰和韓遂之間已經漸漸有了嫌隙,由於馬騰治下的許多百姓跑到了韓遂的安定,而韓遂將這些百姓給留下來了,所以馬騰對此惱怒不已。”郭嘉笑著來到了劉和麵前,把馬騰和韓遂之間的嫌隙簡單的說了一遍,然後又笑著說道:“主公有所不知,其實那些百姓本是我們治下的百姓,他們冒充馬騰治下的百姓,透過左馮翊與右扶風之間的交界處偷偷溜進右扶風所屬的旬邑縣,溜進了安定。嘉就怕他們之間沒有矛盾,只要他們之間彼此有了矛盾,我們就可以想辦法將矛盾給擴大,以致於讓他們之間彼此水火不容。”
“嗯?可是這樣一來我們的百姓豈不是少了許多嗎?”劉和的臉上頓時現出了一抹不快,雖然沒有埋怨郭嘉,可是神色卻並不好看。
卻見郭嘉笑道:“主公不用擔心,這些百姓本來就是來自旬邑,而且大部分是羌人,嘉故意命當地官員少供給他們糧食,迫使他們又離開,而這中間又夾雜了數百名我們的軍士,只要這些人來到了安定郡,將來過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到韓遂軍中去投軍,這樣一來就相當於我們再涼州有了眼線,我們雖然損失了一些百姓,可那畢竟是羌人,再加上我們獲得了在涼州的眼線,這也不能算是虧。”
“哦?原來是這樣,哈哈,這可是一個好訊息,相信以奉孝你的能力,一定可以讓們彼此之間水火不容,而等到他們真正醒悟的時候,估計仇恨都已經形成,到了那個時候,他們之間就算想要彼此合作,估計也都沒什麼可能了。不過我認為我們也不要把馬騰打得太狠了,否則的話我們不僅要損失不少的兵力,還要獨自面對韓遂,所以,我們只需把馬騰趕到郿縣就可,然後留下馬騰來制衡韓遂,等到我們取得了幷州之後,再反過身來對付馬騰韓遂也不晚。”
“主公,你這個想法很好,凡事確實是要留一點餘地,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絕,在我們實力不足的時候,用馬騰來制衡韓遂,的確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現在主公你就抓緊做好收復槐裡、鄠縣、美陽、武功諸縣的準備吧,而這其中,糧草和戰馬是最主要的東西,主公也知道,徐晃攻略河東,你給了他一萬騎兵,魏延那裡,也部署了五千騎兵,潼關那裡也有五千騎兵,所以我們現在幾乎沒有什麼騎兵力量了,而想要對付馬騰,騎兵是必備的兵種,雖然我們新招募的騎兵將士正在訓練,可是沒有戰馬,一切都是空談啊。”
對於戰馬這樣的具體問題,郭嘉向來不操心,只是負責向劉和提出問題,當然這並不代表他不明白這其中的難度,所以說話的時候很是嚴肅。
而劉和當然也知道搞到戰馬的難度,頓時也頭疼了起來。
因為韓遂和馬騰都跟自己在實際上對立,所以他們全都下令禁止對己方輸送馬匹,這導致本來能夠輕鬆買到涼州或西域戰馬的劉和頓時陷入無法購買馬匹的困境,而由於上一次從幽州運送戰馬已經引起了沿途某些勢力的關注和眼紅,所以從幽州運送戰馬也變得有些不現實起來。
“唉,如果現在我拿下了幷州,把我的勢力和幽州聯絡在一起,也就不用擔心戰馬的問題了,可是現在……”
想到這裡,劉和暗暗下定決心,等到解決目前的困局之後,一定要率先拿下幷州,和幽州連在一起。
“實在不行的話,那就只有從左馮翊或者潼關調回來數千匹戰馬,以解決燃眉之急。”劉和有些無奈的說道。
可是這樣做也有很多弊端,一旦從左馮翊調戰馬回來,韓遂很有可能會乘機從安定發動進攻,這樣一來局勢仍然變成韓遂和馬騰聯合夾擊自己,想要奪回右扶風將更加變得更難。
而如果從潼關那裡調戰馬回來,估計曹操一定會想辦法爭奪潼關。
因為曹操後來也反應了過來,想要派兵佔據“桃林要塞”,動作只比劉和慢了一步,結果發現劉和竟然在那裡修建關塞,被派來的夏侯淵大軍雖然很鬱悶,可是卻並沒有退走,而是駐紮在附近,與廖化進行交涉,並且暗暗做好了準備,尋找機會將“潼關”給奪回來。
因此可以想象,在這種情況下己方少了五千騎兵,這將是一種怎樣的威脅?
而就在劉和一籌莫展的時候,只聽得外面裴元紹興奮地說道:“主公,主公,好訊息啊,外面來了一個年輕人,自稱是潁川鍾繇,前來投奔主公,並且,並且,那人帶來了三四千匹戰馬……”
“什麼?鍾繇?給我送戰馬來了?快快,我須親自迎接。”劉和一聽這話,心中頓時大喜,立刻帶著郭嘉等人一起前去迎接鍾繇。
“哈哈,可是元常先生到了,和未能遠迎,海清先生恕罪。”劉和的臉上堆滿了笑意,對著一個四十餘歲的中年人拱了拱手,謙和的說道。
“使君不必客氣,使君的大名,繇早有耳聞,後來使君大軍到了長安,對百姓秋毫無犯,如今使君治下百姓糧食不足,使君又命人開啟府庫,賑濟災民,甚至把在南陽存留的軍糧都拿出來,這種高風亮節恐怕天下沒有幾個人物能夠做到,使君能夠為百姓如此用心,實乃一片仁心,繇還聽聞使君一舉坑殺了數千南匈奴兵和兩三千勾結外敵的白波賊,更是給他們創設了‘漢奸’著一名號,實在是大快人心,令人擊節讚歎,心折不已,繇知道雍州牧馬騰佔據了使君的右扶風,如今右扶風正鬧災荒,馬騰與韓遂嫌隙暗生,繇料想使君一定會乘機收復右扶風,繇擔心使君麾下缺少戰馬,因此送來戰馬四千匹,並將自身託庇於使君麾下,以為使君大業盡綿薄之力,還請使君不要拒絕。”
鍾繇對著劉和拱了拱手,很是客氣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