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住,給我擋住!”李利眼睜睜看著對方僅僅三四千人,不僅擋住了己方的攻勢,反而發動了反衝鋒,把己方的陣型給衝的七零八落,忍不住大聲怒吼,走上前去揮刀斬殺了幾名試圖逃走計程車兵,企圖穩定局勢,調整陣型,再度和對方決戰。
可是哪曾想到己方可謂是兵敗如山倒,雖然他殺死了幾名試圖逃走計程車兵,可是軍紀卻依然沒有得到執行,將士們無視他的懲處,依舊在逃走。
這種逃走在一開始還只是小規模,可是到了後來竟然是大規模的潰逃,就連那些執法軍官和他身邊的親兵們也都有不少人逃走。
“你們,你們都給我站住!”李利忍不住大聲咆哮,可是這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到了最後,因為對方那兩員勇猛的能夠跟當初的華雄相媲美的大將已經殺到離他不足十丈,李利也趕緊縱馬逃走了。
雖然人在逃走,可是心卻很是不甘,李利根本想象不到,敵軍為什麼竟然這麼強,簡直比當初在槐裡作戰的馬騰軍還要英勇得多。
“這,這難道真的是劉和那些訓練了不到一年的新兵蛋子?為什麼比我西涼的百戰精兵還要狠?難道那劉和竟然是孫武再世,吳起重生?”
慌亂之中的李利也顧不得細想,連忙向宮城退去,他想要藉助天子的力量,或者說透過挾持天子,迫使劉和退兵。
當李利來到宮門外的時候,他看到負責在東門守禦的表兄胡封,這胡封也是一臉的慚愧,因為他在東門同樣遭到了敗績,雖然那裡城門關閉,敵軍只是在城外攻打,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他最為倚賴的大將楊定竟然也突然叛變。
這楊定在西涼軍中素有威望,現在又乘著李傕郭汜不在,所以可以說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無數士兵響應楊定,將矛頭轉過來,對準了昔日的同鄉和袍澤。
楊定率領士兵,只是盞茶的時間就強行攻佔了城門,然後下令開啟,迎接駐守在這裡的徐晃大軍入城,在這種突然的變故之下,胡封根本就來不及做出反應,甚至如果不是他跑得快,連命都會丟在那裡。
當下兩人簡單的交流了幾句,都是面有愧色,經過一番商議,決定帶領著麾下的殘兵敗將退回宮內,利用宮城阻擋劉和大軍的進攻,並且挾持天子,下令劉和退兵。
可是等到他們叫門的時候,迎接他們的不是開啟的宮門,而是一排排的羽箭。
只聽得楊奉在城樓上大聲叫道:“李利、胡封,爾等聽著,我楊奉身為漢臣,如何可能投靠李傕、郭汜二賊,殘害生靈呢?今日我已歸順天子,並且被天子拜為興義將軍,如今奉天子之令誅殺逆賊,爾等如果識趣的話,最好是放下武器乖乖投降,否則的話,今日就是你們的死期!”
李利和胡封聞言頓時大怒,立刻下令大軍攻打城牆,可是由於宮牆堅厚,他們手中也都沒有攻城武器,對宮牆根本沒有一點辦法,不僅如此,胡封還被城牆上飄來的一根羽箭射中了肩頭,鮮血染紅了半條臂膀。
這時候有心腹前來稟報,說是北門沒有攻城軍隊,李利立刻對胡封說道:“表兄,我們立刻率軍前往北門,殺出長安,前往灞上見父親他們,求父親率兵再殺回長安,到時候我一定把楊奉、楊定這些叛賊一刀刀活剮了,為你出氣!”
這時候胡封也沒有辦法了,點了點頭,便率領軍隊,隨李利一起逃往北門。
北城門自然不可能真的沒人,在城門外埋伏著橋蕤的三千騎兵。
雖然橋蕤並不算什麼出名的武將,甚是隻能勉強算是一名三流武將,可是打打順風仗還是沒有問題的。
就在李利和胡封率領大軍倉皇離開北城門不到五里的地方,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一道軍鼓之聲,隨即就是驚天動地的馬蹄聲、喊殺聲。
李利和胡封早就成了驚弓之鳥,現在見對方還有伏兵,哪裡還敢對敵?連忙策馬沒命的逃走。
橋蕤之前早就被交代過,率領大軍追殺了數里之地,然後就返回長安了,雖然只是順風仗,而且人數只有三千,可是卻殺死了數百名敵軍,並招降了近五千人馬,除此之外,還繳獲了大量的糧草軍械。
橋蕤命降兵將這些糧草器械運到長安城,實在運不完的就放火燒掉,然後率領著麾下將士,洋洋得意的回到了長安。
這時候魏延已經奉命接手了北門的防禦,橋蕤見魏延來到,連忙上前問當今的戰況。
魏延雖然瞧不起沒有本事的橋蕤,可畢竟對方也是老資格,而且為人一向低調本分,所以還是把戰況簡單的說了一下。
橋蕤聽了之後卻是心中一驚。
原來現在的宮中又出了變故,本來楊奉關閉宮門,把李利和胡封逼走,這是一件好事,可是沒想到這楊奉竟然又異想天開,想要獨佔迎立天子的功勞,所以派人將獻帝和百官“保護”起來,並且苦勸天子東歸洛陽,不要再呆在長安這地方受氣了。
獻帝本來就生長在洛陽,後來因為董卓強逼,這才無奈來到長安,他早就思念故土洛陽了,現在聽楊奉這麼一說,頓時便答應了下來,並且親自在城樓上見劉和,請求劉和派兵護送他東歸洛陽。
劉和本來就是以奉天子詔令討伐李傕郭汜等人的名義起兵的,又是漢室宗親,怎麼能夠在大庭廣眾之下拒絕獻帝的請求呢?所以無奈之下只好同意,但是劉和又說現在的弘農正在打仗,灞上那裡也有李傕、郭汜的大軍,回洛陽的兩條路都被堵死,所以請求天子先在長安小住幾天,等到戰事結束了再回去。
獻帝考慮了一下,同意了下來。
緊接下來,為了安撫劉和的情緒,同時也為了拉攏劉和,在楊奉的建議下,獻帝拜劉和為前將軍,司隸校尉,開府儀同三司,假節,受封洧陽亭侯。
劉和知道以後再見到獻帝也不會像現在這麼容易,所以有便宜自然不能不佔,於是就為麾下的將領們請賞。
隨後根據劉和的上表,拜郭嘉、荀攸、劉曄、徐庶、崔鈞、陳群等人為司隸校尉部從事,郭嘉依舊為軍師祭酒,也就是首席軍師的意思,又任命郭嘉為司隸校尉部長史,同時拜李通為偏將軍,司隸校尉部司馬,周倉為裨將軍,呂範為京兆尹、徵虜中郎將,魯肅為潁川太守、贊軍校尉,廖化為撫軍中郎將,陳到為護軍,徐晃為蕩寇校尉,甘寧為折衝校尉,魏延為先登校尉,石韜為典農校尉,于禁為平虜校尉。李平為破賊校尉,橋蕤為昭義校尉等等。
這一回劉和借花獻佛,慷他人之慨以封賞部將,可以說是得到了莫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