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嘛!
就一股腦寫完!
想到這兒,他抬頭對伍宇恆,辰塵說道:
“行啦,知道你們著急,那這樣看完龐風老師的解析,我立馬上去寫,你知道我的手速。放心,明天直接把高潮全部給你們寫完!讓你們好好的看個過癮!”
“這還差不多!”
伍宇恆嘟囔著嘴說道。
這麼一說,眾人滿意的點著頭。
辰塵趕忙掏出手機,在粉絲群裡釋出李想零點加更的訊息,又引起粉絲群的一陣歡呼騷動。
慶餘年網文中,引用的這首《登高》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此詩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
首聯為區域性近景,
頷聯為整體遠景,
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
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
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
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全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
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而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在
《登高》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
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託嚴武,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
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雲安待了幾個月後才到夔州,如不是當地都督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
而就在這三年裡,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
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直播間。
龐風滔滔不絕地講著,講到一半,即便是李想,也對這位指導老師倍感佩服。
他扭頭看向伍宇恆,問道:
“你這個賬號充值了多少錢?”
“問這幹嘛?”
伍宇恆一屁股坐在李想身旁問道。
李想解釋道:
“我想給這位老師來幾發打賞!”
伍宇恆,靠在沙發上擺擺手,無所謂的說道:
“那你就打嘛,隨便打賞幾個火箭的錢我還是有的!”
“OK!”
李想回過頭直接打賞三個火箭。
而後李想將手機還給伍宇恆,拍拍屁股起身對眾人說道:
“那你們先在客廳玩,我上去改一下明天的稿子,差不多零點過後吧,我把更新直接發出來,對了,明天我要去京都一趟,今天你們都早點休息啊,明天我帶你們去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