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出手,楊默和荀彧瞬間正色,知道這位李二公子要來當和事佬了。
荀彧暗暗點頭,時機倒是把握的挺準。
楊默說出第二次拿滿門抄斬,張老頭決定當眾謝罪的時刻出手,這份時機的拿捏當真是恰到好處。
一來保全了張老頭的臉面,二來又讓氣勢弱下來的馬周對自己沒有太大的敵意。
“張太公乃是洛陽城內的賢士,素有洛南聖人之稱,若無張太公,則便沒有白馬學院,而白馬書院自建立起便對前來求學的學子們分文不取,馬周,你能在白馬書院讀書,細細算來,還是承了張太公的恩情呢。”
李世民雖然一副和善可親的樣子,但言語之中卻隱隱有一種讓人不敢反駁的氣勢。
馬周聽罷,臉色稍微有些紅,乃是因為愧疚。
剛剛他想上前扶張老頭便是因為這個原因。
張家每年都會給白馬書院捐一筆錢,張太公每五年大壽,還會專門派人前來修繕白馬書院的房屋。
這些都不是什麼秘密,白馬書院的學生們全都知道。
張貴等世家子弟之所以如此囂張跋扈,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從這方面來說,張老頭對馬周等寒門子弟確實是有大恩的。
不光是馬周面露慚愧之色,屋外和窗外的寒門學子也都跟著低下了頭,不敢和張老頭對視。
連剛剛叫喊的最兇的李義琛也偃旗息鼓。
荀彧在一旁見李世民只是一句話,就將整個局勢逆轉過來,忍不住暗暗叫好。
同時心生警惕,日後要多多防備此人,若是有朝一日楊默與李家徹底決裂,李世民這裡的關係要從長處理。
楊默也對李世民的手段很是佩服。
李老二就是李老二,這一番話說的,自己若是馬周,只怕也鬧不出什麼浪花來。
可惜啊,他並不是馬周,因此哈哈笑道:“二鳳說的確實有道理,可一碼歸一碼,科舉乃是國之根本,我大隋之所以能夠興盛數十年,壓住南朝國運,便是因為自從科舉取士以來,便以公平公正為準則。”
“如果今天你修了一所學院便可以徇私舞弊,明日裡他蓋一座書院就能穩中進士,用不了幾年,只怕大隋便會陷入禮崩樂壞的境地。”
“楊公子說的對啊,這是兩碼事。”
“張太公是張太公,張貴是張貴,豈能同日而語?”
“就是,咱們平日也是尊敬張太公的,若非如此,咱們平日何必對那張貴忍氣吞聲?”
...
周圍原本被李世民一番話說的沒了氣勢的寒門學子們馬上又支稜起來,彷彿被人一棒子砸醒,紛紛跟著應和。
氣氛雖然與剛剛對世家們殺氣騰騰不能相比,可算賬的決心卻是更堅決了。
楊默反駁自己,雖然不在李世民的意料之中,但李二依舊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站在眾世家家主前面。
身後的十幾個世家家住們看著直面楊默的李世民,只覺得這位年輕的二公子的背影從未像今日這般偉岸過。
甚至有些人已經開始反省,自己當初真的是吃了豬油蒙了心,為何要與二公子耍這些小聰明。
“姐夫說的沒錯。”
李世民對楊默十分客氣,博得了不少寒門學子的好感,想要聽一聽這位李二公子有什麼高見,到底是支援哪一邊。
“科舉自然是要講究公平公正的。”
他說著向著門外吩咐一聲:“來人!”
馬上走進來一隊身著勁裝,腰挎長刀的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