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張老頭氣的渾身哆嗦,世家最在乎的是什麼?可不就是臉面麼?
當著那麼多人的面,當著李家二公子的面,當著禮部尚書趙天官的面,眼前這個吊兒郎當的年輕人居然這般含沙射影、指桑罵槐——這已經是劈臉罵了。
我張興星幾十年的老進士,在洛陽城內那麼多年,熬走的知州一把手都數不過來。
洛陽城內哪個圈子裡,見到我不都得尊稱一聲老前輩、老先生、老祖宗?
“你,豎子,放肆!”
他原本想破口大罵,活了那麼多年,罵人的話算不上學富五車,三車至少還有的。
但僅存的理智告訴他,當著那麼多人的面,直接開罵又失風度。
“見過撿錢的,見過撿漏的,還真沒見過撿罵的。”
楊默不以為然,從出了太原,他的心境就變了許多。
前世少年讀書時,也就是他中二氣息爆棚的年紀,很喜歡摘抄一些看似有哲理或者傷感氣息的話當做電腦屏保,或手機桌布。
其中有一句話,叫做少年的時光就是晃,用大把時間彷徨,只用幾個瞬間來成長。
卻是他印象最深的。
因為其他騷氣或者傷感的話都沒有在他的人生裡驗證。
但這句話卻在他決定去亞丁灣當臥底,以及第一次殺人的那天晚上,再一次想起。
楊默一直都不覺得自己比同齡人成熟,雖然做事的方式變了許多,但大抵也是環境逼迫著自己去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式做了,是一種對周圍事物的妥協。
說好聽點,叫做我們改變不了環境,只能改變對待環境的態度。
他也一直這麼想的,因此在亞丁灣,開始學著怎麼成為一個合格的海盜,怎麼成為一個合格的海盜頭子。
而在改變對待環境的態度這一塊,楊默似乎也有一些天分。
因此一路平升,三年之後又三年,終於完成了笑話裡的事實——成為了亞丁灣海盜中的老大。
也是這個原因,所以在來到北隋之後這半年多里,他對待外界的態度始終有點——我只是這個時代過客的意思。
其實潛意識裡,海盜頭子的輝煌和超越這個時代的見解和知識,讓他有一種優越感——什麼王侯將相,我其實也不差。
但太原的那個高臺上,面對史上四大謀臣組成的絞殺之局,幾乎是必死之局,楊默真的怕了。
那種把命交在別人手上的感覺,自己和身邊人的生死,只在某個人思慮一瞬間的時刻,他能夠清晰的感覺到,內心有個聲音在吼叫:我要變強!
整個人的過客心境在一瞬間被轟碎。
讓他清晰的認識到,自己已經來到了這裡,成為了楊默,已經成為了局中人。
在太原這大半年來積累的一切,全部煙消雲散。
更是讓他有了更多的感悟。
所以從太原到洛陽的這一路上,他想了很多很多,尤其是試劍的時候,更堅定了他要藉著朝廷和李家博弈的局勢,順勢而起。
郭嘉的一句話,帶給他了破局的方向:棋子想要成為棋手,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跳出棋盤。
所以李世民這位自己的小舅子,既然剛剛主動插嘴自己的話題,那就別怪他這顆棋子先從李家這裡談一談長安之行的成本問題了。
楊默極其不屑的瞧了張老頭一眼:“倒也不算是撿罵,最後一句,確實是有些嘲諷你們這幫洛陽世家為了攀附朝堂的意思。”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