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和李家在洛陽對峙,本就吸引了天下諸侯們的目光。
最近這幾個月裡,大大小小的諸侯們,穿越者也好、土著勢力也罷,明裡暗裡不知道往長安和太原安插了多少的眼線。
黃巾軍圍攻太原,八方諸侯又把眼線不要錢的往太原送。
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早一點知曉勝負。
在他們看來,黃巾軍圍攻太原,便是李家和朝廷對抗的縮影。
若是李家能夠打敗黃巾軍,那就說明李家距離造反不遠了,朝廷外強中乾。
到時候,只要李家的旗杆一豎起來,他們是跟著一起反,還是佔朝廷這邊,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亂世剛才有英雄用武之地嘛。
若是黃巾軍打敗了太原,那就說明朝廷勢力強大,不過是藉助黃巾軍的力量攻克李家——沒有人相信被朱元璋攆著跑的驚弓之鳥,可以正面剛得過城池堅厚的太原。
那麼他們便要暫時收起渾水摸魚的心思,正兒八經的和朝廷打好關係。
該稱臣的稱臣,該招安的招安。
反正楊芳根基不穩,混入體制內裡,以他們的能力更可以大展拳腳。
因此太原的事,在天下諸侯眼裡就是透明的存在,根本沒有任何秘密可言。
楊默出了太原不到兩天的功夫,幾乎整個大江南北,各路諸侯們全都收到了這個訊息。
當得知他辛苦經營最後化作他人嫁衣不說,反倒是要去長安送死,不少諸侯們笑的前仰後合,甚至晚上都多吃兩碗米飯。
楊默的開局在他們看來簡直就是天選之子。
背靠著李家,還是宗室身份,身邊有李白、蒙恬和蓋聶還有辛棄疾、荀彧。
要文有文,要武有武。
而且還能製作出玻璃出來,更是藉著流民的事收攬了一波人心。
這樣的開局居然還能輸?
簡直比朝堂大權大部分都交給嚴嵩的楊芳還要廢物。
對於楊家僅剩的兩個人,各路諸侯都抱著小心翼翼的心態。
楊芳玄武門之變,殺了老爹成功上位——沒有哪個穿越者會相信那些李家殺了老皇帝叛出長安的小道訊息。
這等操作,著實讓各方諸侯們感到驚豔。
後續楊芳沉迷酒色,不理政務,整個朝堂上嚴嵩幾乎一手遮天,安插自己的親信像是母雞下崽一般,卻又讓眾人心生不過如此。
不少人開始注意到楊默,這位楊家僅剩的另外一位。
結果楊默似乎連楊芳都不如,把自己的基本盤都輸的乾乾淨淨。
各方有野心的諸侯們放心了:楊家只剩下兩個廢物,日後取而代之也好,挾天子以令諸侯也罷,甚至說令立新皇,假借天意,便不是什麼難事。
大部分諸侯們對此高枕無憂,開始踏踏實實的經營自己暗地裡的盤子。
該派眼線跟著楊芳雖然照舊,卻不再像之前那般,每日都會親自檢視送來的資訊。
有心人卻從自打楊默離開太原後,自己就再也收不到探子送來的每日行蹤報告意識到了不對勁。
奈何楊默一直在去洛陽的路上,人多眼雜,想要探聽出自己的探子究竟在何處,千里之遙,著實很費事。
一直到七天後,楊默一行到了洛陽,各方諸侯方才慢慢回過神來。
似乎自己跟著楊默的探子全都被處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