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桌上便放著飯菜,屋外傳來花素和楊默的對話,緊接著小姑娘興沖沖的回來,手裡總是提著些東西。
今天是楊默親自種的蔬菜,明日是楊默趕早集,五個大錢包圓的小魚。
和花素的對話裡,大體也知道了楊默的中間商大業已經開始了。
到第五天的時候,花素抱著一捆草繩回來,興沖沖的說,從楊默那裡接了二十雙草鞋的訂單,三日之後便要交。
又說,一雙鞋子給自己兩個錢,楊默就不賺自己的差價了。
師雲容也沒有阻止,只覺得楊默和花素倆人,每天忙活的事雖然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卻無比充實,讓人有些羨慕。
離開了教坊,暫住太原,師雲容也是要為生計著想的。
拋頭露面自然是不行的,一來自己不願意,二來身子也受不了。
好在從小跟著府中的繡娘學了一手好刺繡,自己和綺蘭的關係還算不錯,由她出面,找了些繡孃的活,一件的利潤豐厚,維持生計還能攢下些去長安的盤纏。
求醫也好,去長安告御狀也罷,終究是要錢的。
於是主僕倆人每日裡便在院子裡忙活,一人刺繡,一人編鞋,倒也算是各得其所。
再聽一聽花素在外面的見聞,師雲容有時也失神發呆,若是自己不生在侯府,做一個普通的女子,相夫教子,那該有多好?
自從花素接了編鞋的活,每次收貨,最開始的時候,楊默還會在外面等候。
但隨著花素的技術越來越好,編的鞋越來越多,便讓他進來搬。
偶爾會與師雲容打聲招呼,不等師雲容起身行禮,他便和花素倆人興沖沖的清點著草鞋。
誇一誇花素的技術,跟著他的李白則不免要挑一挑毛病,引得花素沒好氣的和他爭執一番。
最後都是楊默出來打原場,師雲容在一旁全然看著,心裡有些好奇,李白這樣有才華的年輕人,似乎心甘情願做了楊默的跟班。
整日裡跟著他圍著草鞋打轉,讓人有些惋惜。
但吵吵鬧鬧的次數多了,師雲容也不再想那麼多,反倒是有些期待楊默來收草鞋的日子。
至少那時,花素與李白鬥嘴,院子裡多了份吵鬧,總是比冷冷清清要好的多。
因此,每次預估著收貨的日子,便親手泡一壺茶。
最開始的時候,楊默還有些詫異,坐下來喝杯茶說會話,再清算貨物。
而後就漸漸變成習慣。
與楊默熟悉了後,師雲容也慢慢的放得開了,連帶著他受人之託送來的藥也跟著收下。
收完之後總是要問一問李秀寧的近況,旁人看起來再正常不過,但師雲容卻將楊默說的話全都記在心裡。
不光也說李家的事,大多時候的閒談,還是以城中見聞為主。
基本上是楊默開個頭,後面的便是李白絮叨。
比如那日倆人斗酒之後,就有人什麼才子找上門來,說是舉行了詩會,讓楊默參加,驗證一下他究竟有沒有真才實學。
花素在一旁聽了,眼睛一亮,忙問什麼時候去?
這些日子以來,她和楊默的關係愈發的好,每次楊默來總是帶一些小點心玩意給她,若非她從小跟著自己,只怕現在也和李白一樣,天天跟著楊默滿城跑。
楊默則哈哈一笑說,去不成,當時就給那些人說自己沒什麼才學,那些詩詞,全都是抄的。
要請就請李白去參加詩會,李白又跟著說,讓他參加詩會也行,和自己鬥詩的人也要鬥劍。
北隋鬥劍,向來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生死不論,沒有什麼點到為止之說。
這也是為什麼民間很是喜歡看鬥劍的原因:刺激。
李白的劍法他們是見過的,馬三寶都不是對手,他們這些文人誰敢應戰。
有幾波人叫了幾次,結果都是如此,便沒人再叫了。
他們回去後自然是要罵楊默一頓,但楊默在他們嘴裡的名聲已經不能再低了,因此時間一長,反倒是慢慢的坐實了,那首詩便是楊默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