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當官,那麼慘的麼?
王珪在這一點上倒是沒有撒謊。
北隋的官員俸祿確實是每年一發,稱之為歲俸。
但並不代表每個月是沒有錢拿的。
當然較真起來,每個月也沒有錢發,只是發糧食或者布匹,或者香料等硬通貨。
比如一個官員,俸祿是每月十石糧食,一年應該有一百二十石的俸祿。
但其中一百石在年底發,剩下的二十石,每月發一點,可以稱之為生活費,卻算不上什麼俸祿。
不過每月發一點這種事,王珪和趙洪是不會給楊默解釋的。
在他們看來,這些算不上是月俸。
楊默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往下說。
王珪則道:“姑爺不知也不為過,所以以工代賑的工人那兒,一年一結乃是正常。”
話是這麼說,但楊默也不是傻子,稍微一轉就明白其中的漏洞。
“敢問王主簿,明年開春的話,這些百姓如果要回原籍的話,該如何處置?”
王珪頓了頓,猜到了他接下來要說什麼,卻並不在乎:“回姑爺,府中已經著手準備,明年開春時節,便會組織百姓們春種。”
“若是不願意在太原春種,要回去原籍,府中自然是不會攔著的。”
笑眯眯的看著趙洪:“這件事到時候還是要趙大人主持。”
趙洪臉色並不好看,只是嗯了一聲。
“也就是說,這些人回去之後,工錢就沒了。”
王珪則疑惑道:“姑爺說的哪裡話?既然是以工代賑,工錢豈能不給?”
“那一年後,是你們帶著錢發給這些離開太原的百姓,還是他們來太原領?”
“自然是來太原領了。”
王珪的語氣一直都很義正辭嚴,尤其是這一句,更是暗中有一種勢壓楊默的架勢。
“來太原呵,倒是好計較,為了六十錢卻要不遠千里折騰回太原來。”
楊默此時對王珪,完全沒有了名臣賢相的印象和好感。
走狗而已,一個優秀的統治階層的走狗,所做之事,從未站在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
但轉念一想,能怪得他麼?
也怪不得。
自己與他成長環境天差地別,思考事情的角度若是一樣,反倒是奇怪了。
如果真算起來,反倒是他楊默的問題了。
畢竟在一個並不重視底層百姓的封建社會里,拿自己的三觀對標這個社會的官員,本身就是荒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