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很是贊同地點了點頭,“學兒此話有理,這青州對唐國十分重要,不能出現半點馬虎,還是需要派人去鎮守的,不管是因為裡還是外,必須要採取行動。朕以為王叔是最合適之人,眾愛卿有何別的人選嗎?”
這麼多大臣看著,又是幾乎沒有不同意秦君學看法的,皇上雖是皇上,但也不能強行逆改所有人的想法,只能順著他們的意思說下去。
他和秦毅都看了看風羽那塊兒,堂上都是再說夏軒轅的壞話,有些話還很是難聽,就怕風羽聽著會忍不住反駁,難以控制心中的情緒。
風羽也是閉上雙眼,壓制著胸腔中的怒火,他知道,跟前的這個秦君學怕是對自己早有懷疑,只要自己此刻表現出半點不對,那就坐實了他的懷疑,後面只怕會更針對自己。大戰在即,決不能因為這件事雪上加霜,棄所有人不顧。
深深呼吸了一口氣,風羽站出來終於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父皇,兒臣有話要說。”
“但說無妨。”
“兒臣雖然不怎麼理朝政之務,但有些大是大非和常理還是懂得的,夏家再次出現在江湖上,想必總會有人拿出二十幾年前的醜聞說事,這會影響到朝廷的威望,自然是要處理的。兒臣以為,夏家這般叛國之賊,即便是想要捲土重來,也不過小小螻蟻,大多該在江湖上行事。青州駐有我唐國精銳北府兵甲,諒他們那點能耐也不敢直接與軍隊相抗。
兒臣覺得最近幾年,江湖上有些事層出不窮,早已對天下安穩不利,還曾多次刺殺於我,我懷疑他們之間會不會有什麼勾結。夏家和他們,都是些江湖敗類,除之而後快。青州那兒必然要去,但江湖事江湖了,有些事也得暗中進行,雙管齊下,才能有奇效。”
皇上讚許地望著他,露出了一絲笑容,沒想到他會直接往自己家頭上扣帽子,沒有暴露自己,心性難得啊。
“哈哈哈,看來今日早朝是個百花齊放的早朝啊,朕甚是欣慰,兒子們都能替朕分憂了,而且一個個都言之有理。澤兒,那你覺得該怎麼辦才好,何為雙管齊下?”
“江湖風流,這是兒臣多年的感悟,但這也是在唐國的庇佑下,我們可以號令天下英雄,共同逼迫夏家餘孽現身,這樣既能體現我國威和號召力,又能不費一兵一卒抓捕賊子。青州那邊,以預防鎮守為主,如文尚書所言,在敵軍攻城事態明瞭之前,還是有待商榷的,但也不可完全不顧,二爺爺有傷在身,不便遠行,且地位頗高,他一去,必然會引起震動,應該換一個不會引起多大反響的人前往。如此一來,豈不妙哉?”
“哈哈哈哈,好,澤兒不愧是王叔從小調教出來的,江湖事通透,領兵打仗也是甚詳啊!眾卿覺得如何?”
時林對風羽倒是轉變很深,“陛下,老臣以為,懷王殿下所言甚合道理,能夠將風險和損失降到最低,不過這代替老王爺的人選~”
(本章未完,請翻頁)
風羽站到了最前方,直接向父皇跪下,“父皇,兒臣向二爺爺學習多年,也算是在眾位兄弟當中最不像王爺也是最遊手好閒的一個,願意替二爺爺和父皇分憂,以孝道前往青州領兵!”
先貶低了自己,京城可以沒有懷王,但不能沒有別人,不損害旁人利益,以王爺身份為缺口,皇族本就有著不小的震懾力,可堪此任,最後從孝字出身,想要替上分憂,發揮出自己唯一的價值。不僅井然有序,且讓人一瞬間覺得實為最佳人選。
看著不少人竊竊私語,不住地點了點頭,皇上知道,這事兒基本上就已經定了。這小子的頭腦還真是不錯啊,省了自己不少心,還準備朕最後為他多費口舌的,白擔心一場。
“既然眾卿都認同澤兒的說法,那就澤兒你去一趟吧,切記,隨時百里加急,以固守國土為己任。至於夏家餘孽,王叔在京養傷,但江湖人脈甚廣,在府上便可以指揮行事,不必多勞。”
“兒臣領命!”
“老臣領命!”
“澤兒,你畢竟資歷尚淺,朕不能完全放心你去領兵,還是得再調遣些人手幫襯,確保萬無一失,你有什麼好的隨行將領選擇嗎?”
“這個,兒臣對這上面知曉的實在是太少了,如同白紙一張,不過倒是也有幾個人選。兒臣在武院修習之時,知道有幾位成績最好的,如今也是該有職務了,不妨一起建功立業,算是給年輕人一點機會,尤其是那龍字營陸謹言陸將軍,兒臣在回京途中遭遇敵襲,也多虧他智勇雙全護隨左右。至於其他人,全憑父皇做主。”
“嗯,你說的倒也算事實,日後在京城可不能過於閒散,也該懂懂事了,也罷,朕先為你物色幾個,回頭聖旨一起下好了。”
“謝父皇!”
回去的路上,太子和風羽並肩而行,秦君學也在一起走著。
“大哥,今日你不會怪我吧,你也知道我習武就是為了怕當年夏家的事情再發生,一時著急,沒忍住就說了幾句。”
太子搭上他的肩膀,“二弟,你說的這是什麼話,你我兄弟情深多年,我也知道你的苦心,不過今日倒是讓大哥刮目,想法的確很不錯,大哥為你驕傲!”
“多謝大哥!”
“七弟,看來你昨夜也是想了不少說辭,沒讓老四的陰謀得逞啊。他一直想讓二爺爺離開京城,這次真是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