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動聽的童話演播聲,如淙淙流水。
但小女孩卻頻頻抽刀斷水。
“粑粑我想問一下,母雞怎麼叫,喔喔喔嗎。”
“為什麼鴨子會游泳,粑粑你說馨馨會不會呀?”
“馨馨要玩獵人噠噠噠的槍,好不好?”
“醜小鴨為什麼可以變成白天鵝呀?”
“天鵝又大又白,那它的翅膀比烤雞翅好吃嗎?”
“……”
從未聽過的童話型別。
從未出現過的新角色。
從未解釋得如此頻繁。
飽受十萬個為什麼轟炸的男人,暗自抹了一把汗水,把掛在自己脖子上的小女孩拎下來,感覺有些牙疼,這篇童話實在是太費家長了。
他不由自主地點開評論區。
這是他每次跟女兒聽完一篇童話之後,都會幹的事情。
主要是想從其他家長的角度,瞭解一下,有什麼地方是他沒有給小女孩解讀到位的。
“這篇童話非常扣人心絃,我竟然聽得比我家寶寶還入迷。”
“結局真的太棒了,祝願我家小子長大以後也能來個華麗麗的蛻變。”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這是一篇寫動物的童話誒!”
“這個叫‘水木’的作者寫的風格非常新穎!”
“《醜小鴨》要是出版了,我一定去買一份回來。”
“值得回味,給個五星好評。”
“醜小鴨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見到彼岸花開,太勵志了。”
“文章涉及的知識面一點都不必其他童話小說少,很有教育意義,我感覺得帶家裡的娃兒去認識更多的動物,開闊眼界。”
“哈哈,我閨女兒問東問西,我都答不上了,只能去動物園給她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