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議論聲中。
吳洪波仔細看完畫作與詩文,心中一動。
這幅畫卷的作畫水平,明顯是大師級的。
可詩文比起其他幾位大師的應景詩,似乎在用詞與句式方面,差了幾個級別啊!
先前其他幾位大師的應景詩,隱隱透出一股高階感,他看得雲裡霧裡,基本都是交由時埂雨去解說。
可這首詩,他一眼看去就完全明白了。
懂,很懂!
他覺得可以評鑑一波。
“咳咳。”
吳洪波清了清嗓子,道:“大家請看,秦大師選取的視角,是一個青翠大山底下的簡樸院落,透過描繪一個臥榻酣睡男人臉上的神韻,以及對周邊花、樹、鳥極為高明的色彩搭配,我們一下子就能體會到畫中人在春天閒適慵懶的意境。”
吳洪波忽然話鋒一轉:“可大家看這首詩,我來給大家照例念一遍: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我可以在圖中找到詩文對應的場景,但除此之外,再無發現其他的亮點,也就是說它只為攀附畫作而生,缺少獨有的靈魂。”
“總體而言,我覺得詩文,有些配不上這幅大師級別的畫作,這就是我對這幅作品的理解,謝謝大家。”
人群聞言同樣點頭,正常人對於詩文,都是一知半解。
看前面的詩詞,甚至生出一種自己很沒文化的卑微感。
可這首直白的小詩,頓時讓他們覺得自己又行了。
不就整幾句小學生都懂的詞兒,湊成詩的格式嘛?
我上我也行!
秦司寰的畫作栩栩如生,確實引來陣陣驚歎,但《春曉》的詩文呢?
有一點點內涵在嗎?
網友們在這個名叫林河的詩作者身上,找到了智商方面的優越感,一時間,現場氣氛輕鬆愉悅。
吳洪波見觀眾反響熱烈,鬆了一口氣,笑著問詢道:“時老先生,您對這首詩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